美国多线出击 全面收紧对华政策
在近期的美中贸易谈判中,双方在关键议题上分歧明显。美国不仅没有放松对华限制,反而在芯片、无人机等多个领域加码制裁,显示华盛顿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强硬立场不会动摇。与此同时,中方传出提万亿美元投资计划引发各界关注,但专家警告,这可能是一场针对美台的认知战,意图通过经济利诱分化美国政策。
美国多线出击 全面收紧对华政策
近期,美国政府在多条战线同步收紧对华政策,向北京释放明确信号:国家安全底线不容触碰。
在无人机领域,美国法官驳回了大疆创新要求从五角大楼“涉嫌与中共军企黑名单”中移除的申诉。美国商务部还对无人机系统及其零部件启动国家安全调查,可能进一步限制中国无人机在美市场的准入。
更值得关注的是,10月3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里施提出法案,预先锁定对中共的经济制裁目标,以威慑中共对台湾的任何侵略行动。
这一系列连环措施显示,美国在国家安全相关领域的立场不仅没有松动,反而在持续强化。
台湾问题成为美中博弈核心
台湾议题已被正式纳入美中战略博弈框架,成为观察双边关系走向的关键指标。这场较量不仅关乎经济利益,更触及地缘政治的核心神经。
图为白宫南草坪。(Kayla Bartkowski/Getty Images)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习近平计划借经济谈判施压川普,要求他正式表态美国“反对”台湾独立。彭博社10月3日更是披露,中共在近期马德里美中贸易会谈中,抛出了一项规模空前的投资方案——金额高达一万亿美元。不过,这一消息尚未获得官方证实。
根据报道,这笔巨额投资附带多项条件。中方提出的核心要求包括:美国撤除针对中资企业在美投资与贸易的国家安全限制,降低在美中资工厂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最关键的是,中方还要求美国改变数十年来对台湾的立场。
然而,美国政府的连续表态显示立场未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上周对中央社表示,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
中国问题专家王赫指出,台湾对美国的战略意义在川普第二届政府中大幅上升。“美国商务部长提出美台在芯片产业进行合作,台湾芯片产能的50%转移到美国。这相当于把台湾正式纳入美国保护圈,对中方提出了强硬红线。”
万亿投资背后的认知战疑云
对于中方提出的万亿美元投资计划,多位专家表示质疑,认为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认知战。
王赫分析认为,从基本态势看,中方对美大规模投资几乎不可能实现。“中共从俄罗斯战争中吸取了教训,大量资产放在美国存在被冻结的风险。中方持有的美国国债这几年已大幅下降至七千多亿美元,许多重要企业也从美国退市。”
他进一步指出,此类消息在客观上可能达到认知作战的效果:“在台湾炒作疑美论,在美国挑起弃台论,然后用一万亿美元投资放风向,进行信息战和心理战。目前这些都只是放风向,与实际谈判的具体政策还有很长距离。”
这种分析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在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天平上,美国政界已经做出了明确选择。
美国国会达成共识:国安问题不让步
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美国政界已形成罕见的跨党派共识,这为川普政府的强硬立场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众议院中共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联邦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警告不要放松投资限制,直言“中国经常在与美国的交易中作弊”。他强调,中共数十年来一直将自己的市场和公司作为武器来对付美国,“我们不能允许这些公司更多地进入我们的经济”。
前白宫官员博明(Matthew Pottinger)也认为,容许中共增加在美投资是对中方的重大让步。他表示:“这等于美国变成‘一带一路’的一部分,确实,这是它的最终目的。”
面对万亿投资的传闻,多位专家表达了深切担忧。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指出,若此类投资落实,将面临多重风险:一是产业边界模糊——以制造或地方投资为名,实际导入供应链控制与数据撷取,导致事后审查难以界定敏感性与外溢风险;二是关税换投资的政策绑架——以减税为对价提高政策回退成本,使未来调整面临高昂政治与法律代价;三是监管套利风险——藉州级招商优惠分化联邦监管,削弱国安审查的一致性与执法效能。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从制度层面进行了分析:“放松国安审查来交换中资巨额涌入,不是单纯的招商,而是让资本对制度进行条件交换,使其无法执行应有的防火墙。”
他特别强调:“用巨额投资作为谈判筹码,要求松绑出口管制、关联审查、关税等,本质上是用资本对美国安全规则打开口子。这不是零散个案,而是结构性挑战。”
美方掌握关键筹码 谈判优势明显
在这场博弈中,美国手握多项关键筹码,谈判优势明显。
白宫发言人对谈判细节未正面回应,仅表示美国的重点是确保中共履行当前义务,即川普第一任期内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该官员补充,美方将继续与中方接触,目标是为美国企业、农民和工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近日表示,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55%的关税是“良好现状”,川普总统眼下不会立即采取行动降低对华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更直接地指出了美国的筹码所在。他表示,美国拥有关键技术和产品,包括飞机发动机、飞机零件、用于生产塑料的化学品、硅成分等。中方在很多产品上依赖美国,这让川普政府在与北京达成广泛贸易协议方面占据上风。
当前美中关系的发展轨迹显示,华盛顿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坚定,跨党派共识明确。无论万亿投资的传闻真假,美方的政策方向已清晰可见: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推进经贸合作。这一原则不会因为经济利诱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