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将长达10年 SSD与HDD双断货竟是这原因
曾经价格低廉、被视为“性价比奇迹”的固态硬碟(SSD)、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与机械硬碟(HDD),如今正以多年未见的幅度快速上涨。业内人士警告,因AI需求激增与供应端收缩的双重影响,全球记忆体市场出现罕见的结构性失衡,市场恐出现短缺,预估时间恐达数年、甚至10年之久。
据报道,在2023年时,记忆体芯片供过于求,价格跌破成本,市场库存高涨下,高效能NVMe SSD价格一度与传统机械硬碟持平,当时DRAM价格也跌至10年低点。
但进入2024年后,包括NAND快闪记忆体与DRAM价格同步反弹,冲击笔电、伺服器到企业级储存等全线产品成本上扬。分析师指出,推动市场反转的原因,就起产业周期性修正与AI应用的超预期爆发。
AI成为这波涨价的核心推手。训练与部署大型语言模型(LLM)需要大量的记忆体与储存空间。单一 GPU制程可能消耗数百 GB DRAM 与数 TB 快闪记忆体,超大规模资料中心的需求呈指数级攀升。
《彭博》指出,OpenAI 的“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已与三星与 SK海力士签署协议,每月采购约90万片 DRAM,占全球产量近4成。云端服务商对高密度NAND产品的需求同样强劲,三星最新V9 NAND尚未量产便已接满订单。至于美光,2026年底前的高频宽记忆体(HBM)产能已被客户全数预订。
市场传出,过去仅涵盖1季的供应合约,如今已延长至多年期,超大规模厂商更是直接与芯片制造商签下长期协议锁定产能。至于在供应端,再经历过2019年、2022年2次价格崩盘后,现今记忆体厂商显得相当谨慎,不再积极扩产,而是将资本支出集中于高利润产品。
专家指出,过去HDD与SSD常存在“此涨彼跌”的状况,但如今却首度同时出现供应短缺。主要是在AI模型处理 PB 级数据时,“温数据”存取需倚赖近线HDD,而其交货期已延长至一年以上。为填补缺口,资料中心转向部署QLC快闪阵列,进一步推高NAND需求。
此外,SSD也首次大规模渗透过去被机械硬碟垄断的市场,结果形成“双向挤压”,形成HDD因供应受限涨价,SSD因云端厂商抢货而维持高价的局面。
(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