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从机车女孩到永田町铁娘子

西洋参考 2025-10-06 12:48+-

  2025 年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决选结束,现年64岁的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击败44岁的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以185票对156票的差距,成为自民党第29任总裁。

  预计在10月15日召开的临时国会上,她将被正式指名为首相,成为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这一结果不仅改写日本政治史,也标志着日本保守派在失去安倍晋三3年后,迎来了一位理念上更为坚定、语气更为尖锐的继承者。

640 (27).webp

  图片来自自民党官方网站

  奈良的叛逆女孩

  高市早苗出生于1961年3月7日,奈良县人。父亲是普通上班族,母亲高市和子是一名警察。她曾回忆母亲常对她说:“要像一朵深红的玫瑰,既要有美丽,也要有刺。”这句话后来成为她的座右铭。

  她的童年时代,家庭并不富裕,成长于普通的地方社会,却早早显露出对独立与表达的热情。中学、高中时期,她迷上摇滚乐,是学校乐队的鼓手,热爱英国重金属乐队“铁娘子”(Iron Maiden)。多年后,她在采访中笑言:“我崇拜的铁娘子不止一个,还有撒切尔夫人。”

  高中毕业后,高市考入神户大学经营学部经营学科,主修经营数学。当时,她同时收到了庆应义塾大学与早稻田大学的录取通知,但因家境考虑选择了神户。为了支付学费,她打工维持生计,也常独自骑摩托车旅行。她对摩托车情有独钟,至今仍有多张与摩托车的照片在日本网络流传。

640 (28).webp

  早年的高市,热爱机车旅行

  她说,那段环游日本的经历,让她理解了“普通人的辛苦与生活的不稳定”,这份体验让她日后对中小企业政策与地方再生问题格外关心。

  1984年毕业后,高市进入由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创立的“松下政经塾”。原本她只是想学习经营知识,却在塾内被政治教育深深吸引。她曾得到松下幸之助的亲自接见。松下对她说:“国家也需要经营理念。”这句话成为她政治生涯的起点。

  1987年,她被派往美国国会,于民主党籍众议员帕特里夏·施罗德的办公室任研究员,负责议题调查与资料分析。那时正值美日贸易摩擦最激烈之际。她观察到,美国人对日本的认识极其肤浅,甚至常将日中韩混为一谈。

  高市从中得出结论:“除非日本能自我防卫,否则命运将永远受制于他国。”这段经历,直接奠定了她此后的安全保障观。

  1989年回国后,她在日本经济短期大学任教,教授国际经营论。24岁那年,她立下政治志向:“要做能让日本不再被动的政治家。”在1985年泡沫经济正盛的时代,她从松下幸之助口中听到一句预言——“1990年后日本将陷入长期不景气”——那让她感到万分震惊,也让她决定亲身参政。

  成为安倍门生的女主播

  高市早苗的职业轨迹与多数日本女性截然不同。完成政经塾学业后,她曾在朝日电视台与富士电视台担任新闻节目主持人,与当时的女主播莲舫(后成为立宪民主党政治家)同台。镜头训练磨练了她的语言与节奏,也让她成为少数能在国会辩论中流畅掌握媒体语感的政治人物。

  1992年,她以无党籍身份挑战参议院选举落败,但未放弃。翌年,她在奈良全县区以最高票当选众议员,与安倍晋三同届进入国会。1996年加入自民党,进入清和政策研究会——即旧安倍派——从此成为安倍的核心门生之一。她后来回忆:“我们一同讨论历史教育、宪法、国防。安倍是我政治理念的启蒙者。”

  此后她历任总务大臣、政调会长、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等要职,是日本政坛少数横跨行政与立法经验兼备的女性政治家。2005年小泉纯一郎发动“邮政选举”,她作为“刺客”候选人重返国会,连任至今,是日本政坛三十多年来的“不倒翁”之一。

640 (29).webp

  与安倍同台的时刻。图片来自日经

  她的私人生活亦一度成为媒体焦点。她与自民党议员山本拓“交往零天”闪婚,后离婚再婚。因日本法律规定夫妇须同姓,她在第一次婚姻中改随夫姓;再婚后,山本则改随妻姓。她对媒体说:“法律要求同姓不代表失去尊重,真正的平等是彼此选择。”

  安倍晋三曾多次公开赞赏她“是最有可能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的人”。对她而言,安倍不仅是导师,更是政治信仰的象征。她继承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与“安保现实主义”,在外交、安全与历史认同议题上均持强硬立场。

  她坚持每年在终战纪念日或春秋例祭期间参拜靖国神社,主张“纪念牺牲者与美化战争并非一回事”。这一立场使她在国内保守层中人气极高,也让中韩两国的外交部多次表达抗议。

  她自称不是女权主义者,而是“一个想让国家更强的政治家”。在日本女性政治代表性极低的背景下,她以“非女权的女性”姿态进入权力中心。早稻田大学教授中林美惠子评价道:她是“老男人们的偶像”——用女性的嘴说出男性的观点,让传统保守派感到安心。

  早苗经济学

  高市早苗的政治信念可归纳为三个核心:国家安全至上、传统家庭价值、经济再振兴。她坚持修改宪法第九条,将自卫队明文写入宪法;主张提升防卫开支至GDP的2% 以上;在外交上支持美日同盟,强调印太战略框架下的安全合作。

  对中国,她一贯立场强硬,称“台湾海峡的稳定对日本安全极为重要”。不过她同时表示“愿与中国领导人进行坦率对话”,并强调“日本的安全政策不是针对中国,而是为了区域稳定”。这种“强硬而不封闭”的态度,成为她上任后对华政策的基调。

  经济政策上,高市延续安倍时期的“三支箭”,但更倾向财政扩张与政府主导投资。她在2021年提出“早苗经济学”(Sanaenomics),强调以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带动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

  她推动“给付型税额抵扣”(Refundable Tax Credit)制度,承诺降低燃油税与部分所得税,主张政府在 AI、能源与防卫产业中大幅投资。这一思路被外媒视为“安倍经济学2.0”。

  市场对她的上台反应热烈。自9月下旬以来,日经指数连续上涨,在 10 月 6日达到48000点,刷新历史高位。分析师称这一现象为“高市交易”(Takaichi Trade):预期积极财政将刺激内需、推高股价,同时因宽松政策延续而导致日元走弱。

  瑞穗银行分析师唐镰大辅指出,“短期内日元可能贬至150”,但若高市能在财政与货币之间保持平衡,“这一轮贬值不会演变为危机”。

  她本人则刻意收敛强硬语气。过去曾批评日本央行考虑加息是“愚蠢的”,如今则改口称“应维持利率不变,直到通胀稳定”。她说:“我不是为了对抗市场,而是要为普通家庭创造安心的经济环境。”这种调整,显示她已从意识形态式的保守派,逐渐转向具政策务实色彩的领袖。

  保守日本的变化契机?

  高市早苗的胜出,不仅是女性登顶的象征,更是日本政治右转的延续。她延续安倍晋三的“守护日本”论述,强调“主权、经济与安全的三位一体”。在她看来,要在印太安全架构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这使她成为美国保守派眼中的理想伙伴,也被部分中国观察家视为潜在挑战者。

  不过,高市的对华政策仍有可调整的空间。她重视经贸现实,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占比仍接近两成,制造业与能源领域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她曾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访问时说:“在竞争中也要维持合作,这是理性的外交。”

  这种“强硬中的务实”,与安倍首任期后期的策略颇为相似。她的核心顾问团中,也有主张稳定中日关系的经济派成员。

  在政治象征层面,她几乎不可能采取亲华立场。历史认知与台湾议题,势必成为她与北京关系的敏感点。她的胜出将使日本外交语气更趋强硬,防卫政策更接近美国的“印太再平衡”。同时,她的积极财政方针可能加速国防支出扩张,使日本在亚洲的军事角色更加明确。

  对中国而言,高市时代意味着需要面对一个更有组织、更具意识形态自信的日本保守政府。她不太可能像石破茂那样在历史问题上展现柔性,也不会像岸田文雄那样依赖官僚妥协。她的领导风格更接近撒切尔夫人——以强势、集权与明确的政治意志主导政策。

  然而,她能否成为真正的“日本撒切尔”,仍有待时间考验。自民党内部派阀盘根错节,她虽得麻生派支持,但欠下人情。日本政治素有“消耗领袖”的传统,若她无法在经济、外交与民意之间维持平衡,她的首相之路也可能重演特拉斯式的短命结局。

  对女性政治家而言,日本社会的期望与苛责同样沉重。舆论希望她带来新气象,但她本人却明确拒绝“女性首相”的标签。她说:“我的目标不是成为女性的象征,而是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强。”这种说法与她的政治性格一脉相承——现实、强硬、带着一种近乎孤独的使命感。

  从奈良的警察之女到永田町的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的政治旅程是一部个人意志与时代机运交织的故事。如今的高市早苗,早已放弃了驾驶机车,她在37岁之后买了自己的第一台跑车,丰田SUPRA-A70,且经常驾车往返于东京奈良之间。

640 (30).webp

  高市和她的supra-A70

  高市早苗继承了安倍的精神遗产,也承担着安倍未竟的挑战——如何让一个老化、负债、迷惘的国家重新找到方向。在日本战后政治的长河中,她或许将被记住为保守复兴的巅峰,也可能只是一次短暂的反扑。但无论结果如何,她的出现已让日本社会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为这个国家寻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