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戒掉超加工食品一个月后,结果惊人

华尔街日报网 2025-10-06 08:06+-

说到超加工食品(UPF)对健康的可怕影响,这方面的科学证据“无可辩驳”,来自塔夫茨大学食物即良药研究所(Tufts Food Is Medicine Institute)的达里乌什·莫扎法里安(Dariush Mozaffarian)博士如此表示。他指出,有研究显示,超加工食品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

令人担忧的是,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儿童摄入的卡路里中约有60%来自超加工食品。目前还不太清楚的是,哪些超加工食品会造成危害、它们为什么会造成危害以及美国联邦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在这场争论中,我决定和当时八岁的女儿开始一个大胆的试验:我们将尝试一个月不吃任何超加工食品。我们能做到吗?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注意到什么不同吗?

事实证明,这项试验带来了变革性的结果。摒弃超加工食品极大地改变了我女儿的饮食习惯。我本人的饮食习惯甚至被改变得更多。刚开始,我丈夫带着怀疑态度在一旁观察,但后来他看到的这些效果说服他也戒掉了超加工食品。

首先,我们商定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以便我的女儿罗西(Rosy)能轻松识别商店里的超加工食品。科学家们尚未就这类食品的简单分类方法达成一致,但他们普遍认为,它们含有防腐剂和乳化剂等不会出现在家庭厨房里的这类成分。我们当时决定,如果某种食品含有我们不使用或几乎读不出名字的成分(例如麦芽糊精、大豆卵磷脂和瓜尔胶),我们就不会买。

这就剔除了所有包含人工香料和精制面粉的食品,包括大多数在商店能买到的饼干、麦片、面包、椒盐脆饼、格兰诺拉燕麦棒以及我们当地咖啡店售卖的烘焙食品。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一大堆最爱的美食:芝士饼干(Cheez-Its)、丽兹(Ritz)饼干、Pirate’s Booty泡芙球、贝果、皮塔饼干、牛奶巧克力和各种口味的苏打水。

我们储备了未经加工的全天然食物和最低加工程度食品,包括燕麦片、原味酸奶、新鲜奶酪、豆子、坚果、鱼罐头、爆米花、新鲜和冷冻的水果蔬菜。

我家戒掉超加工食品一个月后,结果惊人

8月27日,在位于得州阿尔派的家中,迈克琳·杜克勒夫与女儿罗西只用未经加工的食材做了一道咖喱秋葵。

我们决定,不在家里存放任何超加工食品,而其他食物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如果我们想吃甜品,就自己动手烘焙。我们将在一个月后评估自己的感受。然而,我们发现变化要来得快得多。

大约10天之后,我就注意到一个显著变化:我不再总是想着食物了。之前,我的脑子里总是萦绕着所谓的“食物噪音”。我总是忍不住去想接下来该吃什么:巧克力?香蕉面包?咸脆的零食?没有了超加工食品,我这些对食物的渴望消退了。

我家戒掉超加工食品一个月后,结果惊人

戒掉超加工食品意味着杜克勒夫不得不拒绝当地咖啡店里的食品。

我了解到并非只有我一人这样。9月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为期八周、50位成人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转向最低加工程度饮食的参与者体重减轻了,对食物的渴望也消退了。“这些发现让我感到惊讶,”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这项研究的负责人塞缪尔·迪肯(Samuel Dicken)表示。“当人们减重时,食欲或者说对食物的渴望通常来说会增加,但我们的发现恰恰相反。”

我的零食消耗量骤减,我女儿的饮食习惯也跟着发生改变。到了试验的第三周,我发现了多年来都未曾见过的一幕: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家里做的晚餐。

那天晚上我们吃的是火鸡肉丸、菰米饭和炒白菜。罗西以往通常喜欢挑肉吃,把米饭拨来拨去,对白菜干脆视而不见。我原以为她只是挑食。但那天晚上,她把一个肉丸塞进嘴里,用勺子舀起菰米饭,甚至尝了尝白菜。

随着她对家庭自制食物的热情日益高涨,我开始思考:超加工零食是否会削弱孩子们对全天然食物的渴望?

“绝对会的,”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强迫性进食的心理学家阿什利·吉尔哈特(Ashley Gearhardt)对此表示。她解释说,由于饼干、燕麦棒和软糖(即使是有机的)等超加工零食富含精制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它们会促使孩子们不停地吃零食。

“当你吃掉一大份饼干或椒盐脆饼两个小时后,你的血糖会骤降,你就会渴望更多含有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零食,”吉尔哈特说。“如果你一整天已经吃了这么多高能量的食物,就很难再对真正的天然食物有食欲了。”

研究发现,反复接触不健康零食会让我们对健康食品的偏好减弱。一项2023年发表于《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与那些食用低糖低脂零食的参与者相比,连续八周每天食用高糖高脂酸奶的参与者对不健康食品更感兴趣。

我家戒掉超加工食品一个月后,结果惊人

杜克勒夫的实验进行到大约第10天时,她注意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自己不再时时刻刻想着食物了。

令人欣慰的是,研究表明,吃健康食物能扭转这些渴望。“如果你平时不吃高热量或超加工食品,那么吃一根新鲜胡萝卜就会让你感到满足,因为它尝起来很甜,”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学家埃里克·斯蒂斯(Eric Stice)表示。

我家戒掉超加工食品一个月后,结果惊人

罗西从家中花园里采摘新鲜番茄用来做晚餐。

研究表明,减少摄入超加工食品还可能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2017年发表在《营养神经科学》(Nutritional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对95名成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这项研究发现,与参加常规社交团体活动的参与者相比,那些在三个月内坚持富含蔬菜、水果、坚果、豆类和全谷物饮食的人,抑郁程度减轻更多,心理健康评分也更高。

在不吃超加工食品一个月后,我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居然发现自己不再需要意志力来抵制它们的诱惑了。我根本就不想吃了。

对于罗西来说,这个试验比较棘手。在这一个月当中,无论她走到哪儿几乎都有人给她超加工食品——聚会、朋友家、游泳池、农贸市场、教堂甚至垒球赛场。几周之后,抗拒身边所有超加工食品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给她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我们决定,需要制定一套新策略来维持我们的低UPF生活。

首先,我们创建了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吉尔哈特所谓的“情景设定”。我们选择了一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没有超加工食品。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在我们自己家里和车里。“对我的孩子,我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吉尔哈特说。“我们只在特定场合才会吃超加工食品。”

“情景设定”有助于降低孩子对超加工食品的渴望。“这种情况就像是吸烟者在飞机上,”吉尔哈特解释说。他们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吸烟,所以他们的大脑最终在飞行中会停止对尼古丁的渴望。

如果这种做法听起来太过激进,吉尔哈特建议戒掉主要由精制碳水化合物制成的超加工零食,例如饼干、面包和曲奇。

“这些东西越吃越想吃,导致我整天都在吃零食,”她说。“等到吃饭的时候我又不饿了,然后就吃不到任何有营养的东西。”如果要吃零食,她和家人主要选择坚果、蔬菜、水果和加工程度最低的爆米花。

在伦敦皇家精神科医学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in London)艾格尼丝·艾顿(Agnes Ayton)博士的建议下,我们还在教罗西做饭。“我已有孙辈了,我一直在想,‘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他们免受超加工食物荼毒?’”艾顿说。“我认为教会孩子们做饭真的很重要,而且料理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的确,准备自制食物比购买现成食物更花时间。为了节省时间,艾顿建议购置一些厨房用具,比如慢炖锅或空气炸锅。我们家会用面包机烤制低加工面包,用高压锅做炖菜和豆子。

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后,你可能会有相当惊人的发现,塔夫茨大学的莫扎法里安教授表示:“对你更有益的食物常常味道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