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限高令”被闪电撤销,传递什么信号
今天(9月29日)一大早,记者查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发现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同时,另据企查查信息,并未显示王健林“限高”风险。
就在昨天,这位昔日的中国首富,冲上热搜第一!
据媒体报道,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人,竟然被限制高消费了!
近年来,万达集团经营压力较大,因为调查显示,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合计被执行金额52.63亿元。此外,万达集团还涉及38条股权冻结信息。
“限高” 禁令下,老王不能坐高铁一等座,不能住豪华酒店,不能玩旅游度假等高消费活动。
真没想到,这个曾豪言一个亿只是“小目标”的大富豪,这个曾当过三次中国首富的风云人物,得和你我一样,只能坐列车二等座了。
如今,王健林“限高令”被火速取消,具体原因可能涉及法律程序、企业应对及舆论影响等多重因素。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发现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
法律上,限高令通常针对“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万达作为集团公司,子公司债务本不应直接牵连法定代表人,但法院可能认定王健林对子公司决策有实质控制权。万达通过法律沟通澄清责任归属,证明债务纠纷可通过子公司层面解决,无需集团实控人担责。
限高令虽对王健林个人消费影响有限,如出行可乘私人车辆、自有酒店住宿不受限等等,但会严重打击市场对万达的信任,加剧融资困难。迅速解除限高,可减少负面舆情,防止债权人挤兑及合作方终止协议。
限高令事件暴露房地产高杠杆模式的风险,但过度打压头部企业可能引发行业恐慌。限高令被快速取消,反映司法执行中注重“善意文明”原则,避免因程序问题加剧企业困境。
王健林限高令的闪电撤销,是法律程序纠偏、企业应急能力与舆论声援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本质是债务危机中的一次战术性“止血”。
但王健林和万达能否真正翻身,取决于其能否在资产抛售与商业转型中找到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传出后,仍被舆论广泛评价为“值得尊敬”,很多网友为其“点赞”,期盼其“东山再起”!
与部分企业负责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压力山大的王健林,毅然选择留在国内积极处置债务,始终未采取转移资产或“技术性离婚”等规避手段,被公众视为“真还债”的代表。
很多人将王健林与许家印进行对比,后者被指“转移资产、留下烂尾楼”,将技术性离婚的老婆和孙子早早送到国外,自己留在国内耍赖死扛。
而王健林则始终坚持“守住底线,绝不套现走人”,开始“断臂求生”的偿债行动,大规模出售核心资产回血。
自2017年起,万达为偿债陆续出售13个文旅项目、77家酒店及影视资产。
截至2025年9月,累计出售至少85座万达广场,套现超千亿元,包括近期48座广场以500亿打包出售。
通过出售资产引入腾讯、京东等战投,虽失去部分核心资产所有权,但加速了债务化解步伐。
而王健林的偿债行动也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妻子林宁变卖收藏品参与还债,儿子王思聪变卖豪宅施以援手,王健林多次低调现身洽谈融资,展现“押上身家扛到底”的决心。
通过持续资产变现,万达已将负债率从峰值90%降至65%,硬性还债规模达6000亿,远超市面上多数房企的自救力度。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王健林父子今年的财富为588.1亿元。与上年的1408.4亿元相比,短短一年时间里大幅缩水820多亿元,排名更是从上年的第9名急剧下滑至第51名。
另据天眼查,目前万达集团对外投资仍处于存续状态的企业为24家,持股超过50%的为15家,包括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万达产业文化有限公司等。王健林所控制的企业有76家仍处于存续期间,对外投资的11家企业中则仅有6家显示存续状态。
在艰难求生的过程中,王健林始终坚守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底线,确保旗下项目不烂尾,不拖欠工程款,切实维护购房者与供应商利益;
确保扶贫项目不中断,如贵州丹寨扶贫项目持续运营,未因债务危机裁撤;
确保员工工资正常发放,坚持不欠薪、不大规模裁员,对比同期房企更具担当……
万达的危机源于2016年私有化对赌失败及过度海外扩张,王健林的遭遇被视为房地产“黄金时代”终结的缩影。但其自救过程为行业提供了风险管控的反面教材,警示“现金流比规模更重要”。
王健林在千方百计化解债务的同时,还创新思路,积极推动万达向轻资产运营转型,通过租金收益与品牌管理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体现这位军人企业家逆境求生的坚强韧性。
很多网友尽管对王健林的商业决策有争议,但普遍认可其变卖卖资产积极还债的行为,认为这样的做法,比躺平耍赖更“体面”,更有“尊严”。
王健林的“值得尊敬”,本质是企业陷入系统性风险时对责任底线的坚守:不跑路、不躺平、不牺牲社会利益。
其行动印证了商业社会的一条铁律:信誉崩塌比财富缩水更致命,而担当负责虽不一定能逆转周期,却能为重生留存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