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五年自救到终点

晚点LatePost 2025-09-25 19:22+-

TikTok 是一个实验样本——两个有诸多差异的社会,还能维持何种程度的商业合作。

最迷人的创业故事往往如此:一个人,一个团队抓住一个听上去有点疯狂的机会,坚持下去,实现无人料想的成功。

TikTok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2017 年,中国互联网巨头出海还只是跟着中国游客、海外华人做支付和社交。当时抖音刚起步,还远算不上是巨头的字节跳进美国市场,用 TikTok 在 Google、Meta 的主场撕开一个裂口。

即便从 2020 年起,三任美国总统以行政令、多轮国会立法逼字节跳动出售 TikTok,这个团队还是全力投入自己最擅长的事——增长。谈判桌上的筹码说不了话,但只要变大,就有意义。

现在,TikTok 在美国的五年自救走到了终点。

TikTok 五年自救到终点,办公室安静如常

美国时间 9 月 25 日下午,川普签署行政令,认可了新的 TikTok 美国交易,称该方案符合国会此前立法,可以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保持 TikTok 继续运营。

行政令称各方将在美国新设一个合资公司来控制 TikTok 美国应用,包括代码的运营以及内容审核。字节跳动在合资公司持股不会超过 20%。当地媒体引述白宫消息称,甲骨文等公司将入股 45%,原字节跳动海外股东将持有剩余股份。

亦有相关方对我们表示,之后 TikTok 美国的经营将分两家公司:

- 一个由字节跳动全资控制的美国公司,将继续负责电商、品牌广告经营,与国际业务的互联互通等。

- 白宫所说的新合资公司,会引入外部投资方,字节持股 19.9%。合资公司将负责 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内容保障、软件保障及相关本土业务。美国副总统 JD Vance 称这家公司估值为 140 亿美元。

字节跳动将保留对 TikTok 推荐算法的所有权,将其授权给合资公司使用。

一周前,中美两国元首举行通话。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随后表示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希望美方为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字节跳动则在 9 月 20 日发布公告称,将按照中国法律要求推进相关工作,让 TikTok 美国公司继续服务好广大美国用户。

川普的新行政令为交易继续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交易框架细则,包括算法授权细节还没有公布,需要各方最终确认,以及中国政府的批准。如果交易顺利达成,两家公司在经营中的权力关系也会决定 TikTok 的长期发展。

目前,1 亿多美国人,包括六成年轻人使用 TikTok。它的用户平均每天刷 52 分钟,是 Instagram 的 1.5 倍。全球范围,TIkTok 已经是有 16 亿月活的巨型平台。

据 eMarketer 预测,2025 年 TikTok 预期在美国获得 143 亿美元广告收入。美国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第一大广告市场,一个美国人浏览数字广告产生的价值相当于 32 个印度人。这是字节最初从美国开始国际化的原因——只有拿下美国市场,才有充裕的广告费和英语创作者和硅谷巨头全球竞争。

TikTok 是全球化时代落幕的一个缩影,它的命运不可避免将决定更多公司对全球营商环境的预期及投入。第一批受影响的人,则是它的创造者以及过去几年还在努力追逐增长的员工们。

一个平静的早晨

过去一周,TikTok 交易细节相关新闻不断,但 TikTok 办公室都没什么波澜。这次行政令签署后,一位 TikTok 美国的中国员工说,办公室里也没人讨论这件事,大家都在照常工作。

美国时间上周五(9 月 19 日)早晨,中美元首通话后,川普发帖称,TikTok 交易已获批准。在美国出差的 TikTok 员工李铭(化名)在微信上看到消息。几分钟后,字节跳动微信公众号发布简短公告。

字节跳动在 9 月 20 日凌晨发布的公告。

李铭常驻中国,做全球业务,对消息已经有点麻木——过去半年多,川普已经五次发行政令推迟封禁的执行期限。

当天,他来到 TikTok 在当地的办公室。中午饭点,食堂里没什么人——很多人周五在家办公。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西海岸的阳光照常晒到空旷的餐桌上。

9 月 19 日,六百公里外的 TikTok 圣何塞办公室,气氛同样平静。员工们照常推进工作,只在饭间谈论几句。有人调侃,此时买入甲骨文的股票,或许会大赚一笔 —— 当时就有传闻称,甲骨文会参与收购。对于交易,公司照常没有给任何解释。普通员工像往常一样,通过网上的新闻了解动态。

从 2020 年威胁关停,2023 年 TikTok CEO周受资去华盛顿面对激烈质询,到去年美国国会立法要求 TikTok “不卖就禁”,今年年初 TikTok 被关停一天,禁令三次延期,再到如今交易落定,TikTok 在美国的危机已经持续五年。五年间,Google、Meta,以及国内电商竞争对手定向挖人,一批找到更好工作机会的 TikTok 员工离开。

反复与拖延之下,留下的人早已麻木,他们埋头工作,关心绩效和晋升,适应一轮轮架构和业务调整。

此前已经有十多个国家效仿美国,以国家安全名义禁止政府设备安装 TikTok。TikTok 交易又往前走了一步。

“每天背着繁重的工作,我们顾不上关心自己控制不了的事。” 一位 TikTok 美国办公室的中国员工说。多位 TikTok 员工告诉我们,他们的工作时长接近或超过 12 小时,需要与合作方跨时区开会,加班到凌晨一两点。

TikTok 美国办公室许多员工及管理层是中国人。他们更关心另一条关于签证的新闻——也是在 9 月 19 日,川普签署行政令,将 H-1B 签证申请费用提高到 10 万美元。这条政策很快引起恐慌,TikTok 员工们在电梯、在食堂谈论。H-1B 由雇主帮助申请,每年全美名额有限,申请人需要抽签。这是最常见的申请职业移民绿卡的跳板,相关政策直接影响他们能否继续留在美国。

对于这些在美工作的中国人而言,相比公司被拆分收购,签证政策的影响更为直接、紧迫。尽管白宫官员很快澄清,该政策不适用于 H-1B 签证持有者,只有新申请者需要缴纳这笔费用,但一些回国探亲休假、或在外旅游的中国人,依然临时订机票,赶在周日( 9 月 21 日)政策生效前返回美国,造成入境海关的堵塞。他们调侃,自己是 “H-1B slave”(H-1B 奴隶)。

增长,增长,唯一能做的努力

在我们接触的 TikTok 员工里,张越(化名)是为数不多对 1 月 19 日关停事件表现出强烈情绪的人。他先提到 “震惊”,然后是 “虚无”。

张越记得,去年底的 TikTok 全员会上,周受资开场就说,“Users are with us. Facts are with us. Law is with us.”(用户与我们同在,事实与我们同在,法律与我们同在)。张越当时信了。

今年 1 月 19 日,TikTok 美区停服。恐慌的美国本地同事问他怎么办,张越用高管在全员会上 “不会裁员” 的承诺安慰对方,内心则在庆幸,自己负责全球业务,除了美国,还会有其他市场。

数个小时后,美区服务恢复,但此次关停让张越发觉自己 “幼稚”。他曾以为,没有证据证明 TikTok 损害美国国家安全,而且有超过 1 亿名美国人使用它,这样一款应用不可能被关停。1 月 19 日以后他觉得,公司创始于中国就会被视为原罪,用招聘更多本地高管、提供更多本地就业、花大笔钱游说来让美国政府改变想法,作用微乎其微。

和很多同事一样,他开始相信,只有高速增长的业务,才有可能拯救 TikTok 。

为了绩效,为了晋升,也为了自己的业务存续,TikTok 员工们兢兢业业地维护这款超级产品。 被关停的前几天,张越看到同事还在销售 1 月 19 日当天的广告位。他说,“哥们你真牛”,对方回他,“干一天是一天”。

增长确实是 TikTok 的唯一生机——绑定更多的利益、有更大的影响力,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博弈空间。我们曾经写过,2023 年以来,TikTok 在应用里上线群聊等一系列社交功能,并针对低配置手机用户推出 TikTok Lite,笼络超过 1 亿名美国用户,支撑起每年百亿美元的广告收入。7000 名员工在 TikTok 美国办公室工作,超过 20 万名商家和 10 万名创作者在 TikTok 上卖货。

2022 年年末以来,TikTok 电商业务上线,一批国内重点业务线打过硬仗的 90 后高管转岗 TikTok,包括国内商业化产品负责人周盛、今日头条总裁陈熙(Kevin Chen)、抖音副总裁支颖等。

美国市场的电商和广告负责人原先是本土职业经理人,今年都被更换。分管 TikTok 美国直播业务的运营负责人是一位美籍华人,他的直接汇报下属早先大多是美国人,但在过去一年多几乎全部变成会讲中文的华人。

这些人的转岗又带动一批期待做出成绩、更快晋升的下属,特别是抖音电商员工,一同进入 TikTok 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说中国员工之间沟通顺畅、高效,共享一套话语体系,“这个事,抖音是这么做的,那就这么做”。办公室里那些来自 Twitch、 Youtube 的美国员工不懂抖音,想推行美国风格的运营经验,比如购买音乐会、音乐节的版权,去活动现场做直播。可中国员工认为此举培养用户心智太慢,浮于表面,问题的本质在于平台如何引导创作者成长、经营。随时可能被关停的 TikTok 不可能像 YouTube 那样,花十几年放养出一个庞大生态系统。

“慢慢做是不行的。” 他说。

字节针对美国政府的游说也没有停止。今年的游说团队共有 41 名成员,他们持续就内容平台监管议题游说白宫和参众两院。据美国政治捐献数据库 OpenSecrets,今年上半年,字节和 TikTok 游说费用创下历年新高,达到 283 万美元;第二季度费用回落到 202 万美元,低于过去三年的同期水平。

不断加入的中国员工带来了效率,也带来新问题。最突出的一点,是很多人用中文沟通业务。 Business Insider 今年 4 月援引一位 TikTok 工程团队的美国员工称,过去 6 个月里,中国经理与他们直接交谈的时间不到 30 分钟,内部消息平台 Lark 上的文档和群聊最初用中文写作,会议也用中文进行,这让本地员工产生理解上的困难。

一位 TikTok 美国的员工说,管理层更迭,往往带来下面两层人员的变动,基层员工不断适应新老板的做事要求,这是额外的工作负担。她对比说,几年前 TikTok 美国团队的氛围更偏向 “外企”,更多国内员工转岗加入之后,美国团队越来越 “卷”。

自今年起,TikTok 在内部推行英语水平考核,考题内容与现实工作强相关,比如在会议上讨论一个特定议题,或解答合作方的疑问。员工可以在系统上做模拟题,每个季度考一次,合格标准大约等于雅思 6.5。成绩未达标的员工,会被限制晋升、出差、接触本地业务。

可惜努力没有换来好的结果。美国业务交易落定,未来,留在新 TikTok 美国公司的中国员工,要重新适应美国股东不同的运营策略。美国多数互联网公司喜欢让产品自然增长,不会组建庞大的运营团队。Instagram 当年靠着十多人便支撑起了一个千万用户的内容社区。Facebook 早年做国际化业务时曾规定不招常春藤精英,在其看来,本地化的核心工作是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遇到的语言翻译问题。这或许会导致公司的业务、人员调整。TikTok 员工们,也要考虑寻找新的出路。

找其他机会,但并不一定还有机会

“不卖就禁” 法案通过后,一位前 TikTok 中层管理者观察到,他手下过去习惯用中文沟通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开始主动用英语开会。他们希望提高英语水平,好在美国找新工作。

郭欣(化名)是其中一员。她疫情后从美国大学毕业,赶上北美众多科技公司裁员,投递数百份简历,最后只拿到 TikTok 这唯一的 offer。她已算幸运,身边有同学收到迪士尼、亚马逊、Google 的 offer,又被临时毁约,只能重新找机会。

过去几年,TikTok 是很多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的唯一选择。一位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的人士说,过去两年,北美就业环境变差,科技公司要么裁员 —— Meta、Alphabet(Google 母公司)都在 2022 年底、2023 年初裁撤超过 1 万名员工,其后还在陆续裁员 —— 要么暂停或减少为外籍员工办理 PERM(劳工证,美国雇主为外国员工申请绿卡的第一步),只有 TikTok 还在大规模招人,帮员工办绿卡。

另一位前员工也提到,在美国,除了 TikTok,没有其他公司能给这么多非技术岗的中国人发签证。美国互联网巨头占据着最大消费市场,并且辐射中国以外的几乎全球市场,钱来得容易,很少做重运营。少数看重运营的公司也更愿意招当地人。

几个月前,郭欣也开始找工作,但并不顺利,市场上没有那么多空缺岗位。电话里,她始终冷静,说与其抱怨,不如想想解决方法,“天无绝人之路”。电话最后她才叹口气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郭欣想换工作,是因为太累了。她的同事们分散在洛杉矶、西雅图、圣何塞和纽约的办公室,还有相当一部分在中国。她中午开始上班,有时凌晨一两点还在和中国团队开会。

一位 TikTok 前员工,刚从国内转岗去圣何塞时非常兴奋,希望在硅谷接触最前沿的信息。可他常常晚上跟中国团队开会、次日临近中午才起床,这样的作息让他完美错过社交时间。还有员工把接到家的狗转送他人,因为根本没时间遛。

于是,在美国职场评分网站 glassdoor 上,员工们给 TikTok 打出 3.2 的低分,留下诸如 “Byebye personal life”(入职就是跟个人生活告别)的匿名评价。素因加班多、管理严而有 “血汗工厂” 之称的亚马逊,评分是 3.6。

但 TikTok “给的钱是真多”。据 glassdoor,在洛杉矶,TikTok 给软件工程师开出的年薪,是 20 - 31 万美元,是当地平均数的 1.5 倍。

危机延宕 5 年,有更好选择的人早已离开。留在 TikTok 美区工作的人,一部分是拿着 L 或 H 签证来到美国的中国员工,他们通常负责全球业务,美国业务剥离后,还能在其他地区继续原先工作。还有一部分,是有身份的本地员工,他们大多只负责美国业务。压力最大的,是那些没有美国身份但想留下的人。为了降低裁员连带风险,一些人选择暂时不带家人、独自到美国工作,同时观望国内的新机会。

程柏(化名)入职 TikTok 前,曾在一家国内手机厂商做出海业务,目睹 2022 年小米被印度政府冻结 48 亿元。当时她还不理解这类事件的巨大影响。后来她进入 TikTok ,遇到印尼政府禁止 TikTok 开展电商业务,惊慌的商家找到她问生意该怎么办,她才知道,地缘政治能造成多大影响。

有了这些经验,如今她聊起 “不卖就禁”,已经不再紧张。1 月 19 日 TikTok 美国暂停服务后,她和同事们打赌,是永久关停、还是 30 天内重启。她赢了一顿饭。

她逐渐接受不确定性是做这行的命运,也相信中国企业出海无法阻挡。但她也问了我,从平台公司出来,能去哪里工作?

地缘政治的威力,十多年前就有预兆。2012 年底,美国国会召开听证会,研究华为在美国做通信设备生意是否危害国家安全。华为积极应对。任正非亲自带领高管分别在深圳、香港接待了前美国总统卡特和一众美国议员。华为美国公司花了上百万美元聘请律师游说,一位高级副总裁前往国会作证。结果虽然没有明确证据,但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依然裁定,华为对美国网络设施构成安全威胁。

那次听证会上,一位议员讲出了冲突的根本:只要有威胁的可能,国会就得做出反应,“不能像 9/11 那样,等威胁成真再反应。” 华为、TikTok 的遭遇都是基于这个假设。

2020 年,我们在 TikTok 美国游说的文章最后写道。TikTok 是一个实验样本——两个有诸多差异的社会,还能维持何种程度的商业合作。现在结果已经到来。

几个月前,张越从 TikTok 离开了。TikTok 要求员工更频繁地去美国出差,而他孩子刚出世。他想起九年前,自己在美国留学。那时一些美国人听说他来自中国,还会竖起大拇指说 “中国很强大”。那年,川普第一次竞选总统,来张越的学校演讲,站在一排美国国旗前呼喊,“我们要建墙,谁来买单?” 看热闹的张越混在举着 “让美国再次伟大” 标语的人群里,一起挥舞拳头,“Mexican!Mexican! ”(墨西哥人!墨西哥人!) 。

九年后,川普第二次就任总统。这次他不只要建一座墙,而要彻底撼动过去数十年,很大程度上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运作方式。全球贸易战、TikTok 交易,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