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下的对美巨额投资 真的能落地吗?

香港01 2025-09-21 20:58+-

亲共媒体香港01评论文章:连月来川普软硬兼施,以高关税为要挟,直接要求贸易伙伴对美国进行大规模现金投资和采购承诺。迫于高额税率的威胁,数月内,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相继选择妥协,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并承诺对美巨额投资。                    

7月22日,日本承诺设立规模高达550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对美直接投资,投资方向将由美方主导;

7月27日,欧盟将增加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并在三年内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

7月30日,韩国将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其中1500亿美元将作为韩美造船合作专用资金......

川普之挖空心思,逼迫各国加大对美投资。但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严重脱实就虚,大量资本在国际市场上投机赚取暴利,不愿意助力本国实业发展。缺少了金融支持的实体经济,就像被抽干了血液的躯干,没有发展生气。

面对这一困局,川普一心搞钱,对内要求各大科技巨头主动纳捐,对外逼迫各国拿出真金白银投向美国,助力实体经济,提振本土就业。川普的构想很美好,但这些庞大的投资承诺,实际落地情况可能要大打折扣,热闹的背后充满变数和悬念。表面上看,这些投资承诺规模庞大,但细挖当前各国表态与经济现状,这些巨额投资极有可能是张淡仓支票。

各国与美国达成的“投资协议”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具体说,这些投资更多是意向性的,或者附带各类条件的。

2025年8月25日,美國華盛頓,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右)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韓國總統李在明(左)會面時握手。(Reuters)

在日美7月22日初步达成贸易协议后,川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美国将获得日本对美投资利润的90%。日本却澄清称,5500亿美元并非日本实际出资额,而是经过初步评估日本金融机构可提供各类贷款担保资金的上限额度。

同样,韩国总统室政策室室长金容范就投资承诺表态称,3500亿美元中的绝大部分将以贷款和贷款担保的形式提供,而非直接注资。欧盟委员会也表示“6000亿美元指的是企业的投资意向,欧盟没有权利强制企业投资”。

而最根本的是,“大饼”脱离现实。根据美国商务部计算的2021年至2024年美国新增直接投资数据,欧盟、日本、韩国对美投资额分别为5885亿、1581亿和247亿美元。为了履行承诺,日本需要将其在美国的投资提高到此前四年的3到4倍,韩国则多达14倍。试问这种脱离现实经济基础的规模设定,投资承诺如何能够顺利执行。

此外,虽然川普力促制造业回流美国,但目前的美国实际上并不具备大规模重启制造业的条件。即使这些承诺资金真的到位,由于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缺乏完整产业链等问题积重难返,美国仍难以有效吸收和利用上述投资。

虽然川普一厢情愿认为,只要有投资,市场就能活起来。但美国在强行拉来外资的同时,却没有提供充足的工作签证和本土劳动力供应,还以严苛的移民政策和突袭式执法打击外国企业。

近日,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突袭了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和LG新能源公司在美国合作经营的电池工厂,拘捕了300多名没有合法身份的在美韩国人。“抓人”事件发生后,韩国总统李在明回应称,韩国企业担心在美国投资建厂会遭到不公正待遇,这可能影响韩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韩外长赵显9月19日更表明,政府将在解决韩国工人在美国签证的问题后,才推进3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当下,在美国政策持续性饱受质疑、国际信誉愈发降低的情况下,韩国企业的遭遇不会是个例,“打击移民”“突击检查”的“大棒”很可能会落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头上,这必然加剧相关企业的抗拒和恐慌。有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22个涉及韩国财团在美投资的项目现场——涵盖汽车、造船、钢铁和电气设备等领域,在美国“突袭”韩国工厂后陷入停摆。

美国此举不仅会给韩国对美投资计划蒙上阴影,也会让更多外资企业重新评估在美国建厂的政治和合规风险。这次粗暴的“抓人”事件,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投资的不确定性。

短期看,川普通过“关税威慑”拉拢到各国投资,但长期看,这种靠强力胁迫拉来的投资,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国的霸权、霸道、霸凌本质,加速世界经贸格局的“去美国化”。川普表面上“赢麻了”,每次都口嗨,但实际上得到了什么,还是拿事实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