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右看齐
作者阎纪宇:“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or politically correct)一语起源于1930、1940年代的美国共产党,意指“针对特定的议题,适合党员使用的语言、采行的立场。”但是它很快就跨越左派右派的藩篱,用于要求成员甚至一般民众恪守某种意识型态的正统性,违逆的代价会是被谴责、被排斥,或者以今日用语来说:被取消(canceled)。
1980年代中期迄今,“政治正确”成为美国保守派/右派攻击自由派/左派专用的“肮脏字眼”,从性别平等、移民管制、政教分离到外交国安,自由派对于任何政策与议题的立场与主张都可以贴上“政治正确”的标签与箭靶,任凭保守派批判、嘲讽与鄙夷。 川普(Donald Trump)2015年第一次竞选总统时就有感而发:“这个国家有一个大问题:政治正确。”
9月10日,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24周年纪念日前夕,犹他州犹他谷大学(Utah Valley University)一场户外演讲与辩论活动,美国保守派/极右派青年运动领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遭枪杀身亡,得年仅31岁,留下妻子与一对稚龄儿女。 柯克在川普政府并无一官半职,但地位既特殊也重要。 他不但是MAGA意识型态的虔诚信徒与热忱传教士,而且与川普情同父子,与川普准接班人副总统范斯(JD Vance)亲如兄弟。 更重要的是,他在2012年创立的“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TPUSA)深入中学与大学校园发展,是近代美国保守派最成功的草根组织,在2024年大选让川普的年轻(30岁以下)选票大幅成长,对其重返白宫居功厥伟。
在实时影音与社交媒体推波助澜之下,柯克遇刺案对美国社会冲击之大,不下于1968年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与罗伯·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先后遇刺,只不过这回保守派与自由派处境对调。 保守派失去一位偶像级少主,得到一位烈士(川普下令全国降半旗志哀),川普从案发之初就认定凶手与“激进左派”(事实倒也相去不远)密不可分,信徒们不但群情激愤,而且极欲报复,从Google“civil war(内战)”一词搜寻次数爆增可见一斑。
已经皈依极右派的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自家社交媒体X(Twitter)上昭告2亿2600万名追踪者:“左派是一个杀人党。”“如果他们不让我们好好过日子,那么我们的选择不是战斗,就是死亡。”极右派名嘴史提夫・班农(Steve Bannon)更扬言:“左派的意识型态就是憎恨美国、憎恨犹太教-基督教西方世界。 如今时候已到,我们要燃起喷火灯,踹开左派家门,把他们全都抓起来。”
中国明代处理臣民谋反大案有所谓的“瓜蔓抄”:凡是跟谋反者有一丝半缕瓜葛的人士都会受到株连。 川普对此想必心领神会,早早就一槌定音:本案必须扩大打击面,尽可能株连“激进左派”(其实就是整个左派、自由派)的政治组织、民间机构、从国会议员到升斗小民的各色人等。 川普受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右派激进分子也会诉诸暴力,他睁眼说瞎话:“右派激进人士诉诸暴力往往是为了防范犯罪,情有可原; 左派激进分子才是问题所在。”
于是以“打击政治暴力与恐怖主义”为名,MAGA集团张牙舞爪总动员。 副总统范斯点名自由派传奇金融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以及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资助激进左派媒体,扬言要派出税吏杀鸡儆猴,制造寒蝉效应。 白宫副幕僚长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透露川普已责成司法部长调查“煽动与赞助暴力的左派组织”。 共和党国会诸公诸婆则推出各种法案,要制裁《颂扬政治暴力》、《毁损柯克名誉》的机构与个人,形同直接作废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国会不得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如果美国右派有一个类似罗马天主教会的体系,那么柯克不但是烈士,而且更是圣人。 但也不难想见,美国左派对他代表的基督教民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男性沙文主义极为反感。 柯克遇刺之后,一群善男信女搞出一个“查理・柯克资料基金会”(Charlie Kirk Data Foundation)网站,检举柯克死后在社交媒体还对他说三道四的人,短短几天就累积近6万4000个人名。 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在地狱如果能上网,应该会大叹后生可畏。
当国家面临内部严重分歧甚至分裂,领导人的重责大任就是安抚与凝聚人心、化解缓解歧见、团结各方势力,但川普一再摆明他本性难移,他就是一个分裂者、挑拨者、打压者,他只能活在“川粉”的如雷掌声、崇拜目光、阿谀谄媚之中,他只想担任半个美国——向右看齐、向他看齐那一半——的总统。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专业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