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与北京终于撕破脸了

万维读报 2025-09-15 19:15+-

1、乌克兰与北京终于撕破脸了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近日表示,中共具备影响俄罗斯参与和平谈判的能力,但观察目前局势,中方似乎缺乏真正终止战争的意愿,反而以高规格接待俄罗斯总统普京。

泽伦斯基在基辅出席年度雅尔达欧洲战略峰会时致词指出,北京虽对外宣称支持停火,反对战事升级,但实际行动却与言论不符。他说:“中共打著停火旗号,又称不要扩大战事,但普京并不为所动。中方却张开双臂欢迎普京,双方更就某些“重要”长寿议题展开对话。”

根据报道,中俄领袖近期于中国举行的九三阅兵活动中会晤,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与印度总理莫迪也一同出席。现场一段有关普京与习近平谈及器官移植及长寿技术的对话被现场麦克风意外录下,引发国际关注。

泽伦斯基指出,普京不信任欧洲与美国,转而深化与北京、伊朗及朝鲜等国的战略合作。他表示,目前俄罗斯在原物料出口与政治层面均高度依赖中国,双方关系密切且难以脱离。他认为,尽管如此,西方国家仍须寻找策略,以透过中国影响俄罗斯终止战争。

此外,泽伦斯基也提到,美国在制衡俄罗斯方面仍具有一定影响力。他指出,当多个西方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北约、国际货币基金派员访问乌克兰期间,空袭警报时有发生,唯独美方代表来访时,俄军未曾发动大型攻击。

他指向出席峰会的美国特使凯洛格为例,形容其来访如同“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般受到欢迎,“每次你到访时大家都这样说,当你在基辅,凯洛格,基辅的人民终于可以好好睡觉。”

泽伦斯基认为美方与俄罗斯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沟通机制,举例透露过去曾有中共代表团访俄时,美方向乌克兰递交便条,要求乌方在其访俄期间避免使用长程武器,显示西方能在类似管道上与北京合作,或可促成有条件的停火。

根据欧洲专门研究中国的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所数据指出,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中双边贸易持续升温,并于2024年底创下新高。统计显示,在今年7月,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值达90亿美元,主要为能源产品;出口则达100亿美元,主要是汽车与电子零组件等工业产品。

2、口不择言,这位主持人惹祸了

美国Fox News在脱口秀主持人兼政治评论员的基尔米德日前在节目上表示,美国社会已为游民、有心理问题者设置协助方案,但仍发生乌克兰女子被刺杀的憾事,另一名节目参与者表示,这些人不愿接受社会帮助只能入狱,基尔米德则补上一句“或者,强制注射处死”;其言论引发争议,各界大力抨击。如今,基尔米德出面道歉。

据CNN报道,Fox News旗下节目《福斯与朋友》10日晨间播出,当时基尔米德在讨论乌克兰女子札鲁茨卡遇害案,她在北卡罗来纳州搭乘轻轨时,突被一位非裔男子持刀刺死,犯嫌的母亲说,儿子是无家可归者、患有精神分裂症。

与基尔米德共同主持节目的琼斯说,心理有问题者、无家可归者纳税人已出钱提供协助计划,但很多人不想接受,琼斯直言,“不愿接受我们的资源应该入狱”;而基尔米德则补上一句,“或者,强制注射安乐死,直接杀了他们”。基尔米德的杀游民言论,13日因新闻工作者鲁帕等人的转发在网络疯传、舆论大延烧。

各界谴责纷纷谴责基尔米德,如纽约游民收容机构执行长痛批,他是在激起社会对立。14日基尔米德在节目上坦承错误,“我为那句极其冷酷的话道歉。”他表示,不是所有游民、精神疾病患者都向乌克兰女子刺杀事件的凶嫌一样,多数人是值得同情与怜悯的。

3、学者警告,美国处于内战前夕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柯克遇刺案,掀起美国最棘手问题讨论,犹他州州长考克斯14日直指,社交媒体是柯克之死主因之一;他谴责社交媒体公司利用并操弄美国当前政治两极化,煽动仇恨对立,助长社会撕裂而从中获利,是“冲突创业者”。

综合媒体报道,考克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媒体见面》访谈节目中,痛批社交媒体和网络对社会造成伤害,又称“这些公司市值达数兆美元,堪称史上最强大的公司已经找到破解民众大脑思考的方法。”但他未直接点名哪一个平台。

考克斯还说,凶嫌自犹他州立大学退学后变得激进,促使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脑游戏和“黑暗网络文化”的影响。

美国学者指出,目前已经看到南北内战影子 与当年有惊人相似之处。1850年代末的美国暴力氛围有多严重?《洛杉矶时报》访问多位学者指出,当时国会议员常以刀枪相向,暴徒在街头为《逃亡奴隶法》争论不休,甚至有激进废奴人士以刀连砍5人。

有人批评,虽然今日的暴力尚未达到当年程度,但是川普在柯克遇刺后,未呼吁美国团结来修补分裂,反倒誓言报复,把矛头对准他口中的“凶恶激进左翼”。极右阴谋论者卢默在X平台发文恐吓,“若不动用国家力量镇压左翼,会有更多人被杀。”

如此极端的氛围,内战历史学家韦特提出警告,当今美国与内战爆发前的1850年代确有惊人相似之处。他直言,“比暴力本身更可怕的是人们对暴力的反应。这种偏执、认为暴力不可避免的心态,才真正让美国在1860年和1861年走向内战。”

虽然学者主张,武装冲突并非不可避免,当务之急是降低政治紧张程度。然而美国的对立已非一日之寒。作家马契

认为,无论左右两派,理性与同情的呼声都已几近失效,暴力之火一旦点燃,就不可能被扑灭。

4、祖国“亲共亲俄”,国民英雄移民

英国《泰晤士报》等外媒12日报道称,塞尔维亚38岁的“国民英雄”、拥有网球四大满贯赛事并24次夺冠纪录的诺瓦克·德约科维奇最近在希腊看房,并为子女办理入学手续等,实际上已开始为移民做准备。此前,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热爱塞尔维亚”等,展示了爱国情怀,而他即将离开祖国的消息传出后,国内一片哗然。

有观察认为,德约科维奇决定移居国外的背景包含对由亚历山大·武契奇总统领导的权威主义倾向的现政权感到失望。武契奇曾担任总理,于2017年就任总统。自去年以来,塞尔维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愈演愈烈,而德约科维奇多次表态支持示威者。

2日,数万名示威者聚集在首都贝尔格莱德总统办公室附近,高呼提前举行大选和言论自由等口号。欧洲新闻台报道称:“这次的示威活动是在武契奇参加中共阅兵期间发生的,其他城市也发生了亲政府示威活动。这些场面展示了塞尔维亚近期的政治分裂”。

塞尔维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始于去年11月。位于塞尔维亚北部的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火车站的48米长的混凝土屋顶突然坍塌,造成16人死亡。该事故成为了民众对执政当局累积的愤怒爆发的契机。该火车站工程是中共海外经济领土扩张项目“一带一路”的一部分。中共国有企业组成的财团建设了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之间的高速铁路,而改造后的火车站竣工仅四个月就发生了这起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由于对政府长期的经济困难、腐败、民主镇压等累积的不满,同时爆发,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反政府示威。去年12月示威蔓延时,德约科维奇表示支持称:“我相信年轻一代的力量和对更美好未来的渴望。他们的声音应该被听到。”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塞尔维亚政局的关注。但亲政府的媒体和人士称德约科维奇是“叛徒”,甚至有人质疑他涉嫌服用兴奋剂。

今年1月,有观点认为,随着总理武切维奇辞职,局势将进入收拾残局的阶段。但最近,随着示威者为组建新政府而提前举行大选、对火车站事故进行透明调查等要求被忽视,示威活动愈发激烈。对此,武契奇上个月表示:“反政府示威是明显的恐怖主义行为,正在危及国家。”宣布采取强硬措施,令人担忧的流血事件风险加剧。

武契奇曾一度强调加入欧盟等,采取亲西方行动,但就任总统后却表现出明显的亲华和亲俄倾向。他出席了大部分西方国家不参加的俄罗斯和中共的阅兵活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引发战争后,武契奇也一直为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辩护。当地消息人士称,随着反政府示威活动的激化,不断出现要求武契奇下台的呼声。

  • 最新评论
  • 江南

    基尔米德:对不起,我罚酒三杯,你们随意。

    屏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