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吋登机箱也能游2周?内行人分享收行李秘技
每次准备出国旅游时,心情总是充满期待,但一提到“打包行李”,相信不少人立刻感到头大。特别是当行李箱不大、又计划出游超过一周时,总会怀疑:真的能把所有必需品都塞进去吗?更别提回程还要替战利品预留空间。对此,包括日本极简主义者田村美叶、英国旅游专家Amanda Parker、包装专家Tom Schott及纽约时报写手Kit Dillon等达人都曾提出小撇步,相似原则为:减量、分类、聪明利用空间。只要照著学,即便你只有一个20吋的登机箱,也能有效率地收纳两周旅行所需物品。
减量必学:衣物精简公式+必备实用物品
出国打包时,要带多少件衣服常让人伤透脑筋,不过这其实有公式可学。田村美叶以欧洲两周旅程为例,每四天洗一次衣,因此仅准备了4套内衣裤、1套睡衣、2件上衣、2条裤子和3件外套。她会将内衣裤、袜子、T恤卷成小组,每天换洗更方便。
Kit Dillon则提供具体打包框架,例如5,4,3,2,1方法(五双袜子与内裤、四件上衣、三条裤子、两双鞋、一顶帽子或配件)作为一周行程的参考,也有专家建议用3:1的比例法:三件上衣搭配一条裤子。
除了衣物之外,行李也容易不小心带太多。田村美叶建议抓住“实用、必要”原则,以下几样就很够。日常用品方面,可准备支援海外电压的吹风机、附夹子的晒衣架、多功能旅行快煮壶、大创厨房抹布及海外转换插头。为了应急,她则准备紧急毯及旧笔电。
收纳技巧:善用袋子分类及压缩
若要在有限空间内放入更多物品,收纳工具必不可少。田村美叶和Kit Dillon建议,收纳袋、盥洗包、小型防水袋等皆可帮助分类,举例来说,衣服可以放入收纳袋中并适当压缩;盥洗包则适合收纳液体与个人清洁用品。若是含油量较高、容易渗漏的物品,最好先放进密封性佳的防水袋,避免弄脏其他物品。此外,还可以准备一个筒形、可卷起的防水袋(roll-top bag),沿行李箱脊背处收纳,既能作为洗衣袋、临时手提袋,也能在下雨时装湿衣物,非常实用。
包装专家Tom Schott的“纸板打包法”也为一妙招。具体作法为,在行李内放一块紧密贴合的纸板,有助于保持行李形状、最大化可用空间,并避免鼓胀不平的外观,从而减少被登机门工作人员盯上的风险。此外,可在行李中央放个小盒子,形成“安全区”,收纳充电器、转接头等易损物品,既能保护物品也方便整理。
打包顺序与衣物折法
打包顺序和折法也很重要:先放大件或特殊物品,再放衣物和盥洗用品。软衣物如内衣裤、T恤建议卷起放入收纳袋;硬挺衣物,如衬衫、长裤、裙子则折叠好。盥洗用品应易于取用,短途旅行可用小袋,长途则建议使用多层分隔、容量足够的洗漱包。这样整理后,行李不仅整齐,也方便旅行中取用。
防盗策略:善用随身背包
除了行李箱,随身背包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田村美叶会将相机、雨具、行动电源、备用手机与现金等放入随身包,并将护照、信用卡、GPS追踪器等贵重物件集中于肩背小包内,隐藏于外套下,安全防盗。甚至有人利用空心颈枕,在其中塞入数十件衣物,也不失为实用的小技巧。
总结:
说了那么多,不知你是否感到混乱了呢?以下再次重新整理几项关键步骤:
1.减量:依需求精简衣物,善用“旅行天数 + 3”及“5,4,3,2,1 方法”公式。
2.分类收纳:收纳袋、压缩袋、纸板打包法,充分利用空间。
3.合理摆放:大件先放,软硬衣物搭配卷与折,盥洗用品易取。
4.随身安全:重要物件与常用小物妥善整理于背包或安全区。
掌握这些技巧,不仅能减轻行李重量,也能为回程的战利品留出空间,让旅行更轻松自在。
善用收纳技巧,可以妥善利用行李箱空间;示意图。(图/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