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常用止痛药 医生警告“恐伤害肝肾与胃”

世界日报 2025-09-15 09:58+-

一位权威医生警告,两种最常服用的非处方止痛药可能导致胃溃疡、肝衰竭及肾脏损伤的风险。

每日邮报报道,英国顿卡斯特(Doncaster)家医科医生迪恩·艾吉特(Dean Eggitt)警告,应避免经长服用扑热息痛(paracetamol)、或称乙酰胺酚(acetaminophen),以及布洛芬(ibuprofen),强调这些药物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艾吉特指出,这些容易买到的非处方药物,若用药过量都可能致命;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甚至在一周内就可能造成风险。

他说,这是个严重问题,但人们根本未意识到其危险性。

扑热息痛与布洛芬是每日有数百万人用于治疗头痛、发烧等症状的药物,它们在正确服用时是安全的;但艾吉特警告,即使仅在一个星期内略微超出建议剂量,也可能造成永久性肝肾损伤。

他解释,用于缓解疼痛与发烧的非类固醇消炎药布洛芬的危险性,来自该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它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溃疡风险。

艾吉特说,布洛芬这类止痛药虽用来缓解发炎,实则只会刺激胃部,增加罹患消化性溃疡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腹膜炎。

当胃黏膜感染时便会引发腹膜炎,而大量使用止痛药正是诱因之一;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性命。腹膜包覆著肾脏、肝脏及肠道等内脏器官,一旦黏膜感染,器官便可能受损。

示意圖。Image by Jan from Pixabay

艾吉特说,他已记不清上次服用布洛芬这类非处方止痛药是何时,“这东西太可怕了”。他指出,止痛药的另一问题在于常掩盖真正病因,延误对潜在严重健康问题的诊断。

对于扑热息痛,艾吉特亦持相同评价。他说,问题根源在于民众服用方式及肝脏代谢过程;人们认为扑热息痛无害,因它随手可得,便像吃糖果般服用,但即使单日未超出建议剂量,累计起来仍可能过量。

当体内分解扑热息痛时,会产生名为NAPQI的代谢副产物。低剂量时,这种有毒废物可被名为谷胱甘肽(glutathione)的保护性物质中和;但在高剂量下,肝脏可能不堪负荷,引发永久性肝衰竭。

过去二十年间,肝病病例数激增40%,引发社会严重担忧。艾吉特表示,他们经常见到患者因过量服用药物而出现黄疸(jaundice),这是肝脏受损的明显征兆,这些患者可能连续一周每日服用高达10颗扑热息痛,远超建议剂量。

艾吉特另质疑一种常见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的洛哌丁胺(Loperamide)。此药虽能立即缓解症状,减少如厕次数并使粪便成形,其作用机制在于减缓消化作用,使身体能从肠道吸收更多水分。

艾吉特警告,长期使用可能掩盖肠癌症状,而肠癌若在晚期才确诊恐致命;依赖洛哌丁胺的患者,恐将延误肠癌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