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美论”是假议题 靠拢北京是真危险
近来网络上流传不少“疑美论”的社群农场文章,甚至有立委提出“弃美论”,试图带风向说美国正在掏空台湾,把台积电技术、人才、供应链整座搬走。 听起来惊悚,但若从产业第一线的角度检视,这种说法与事实背离甚远,笔者身为半导体业内人士深觉必须澄清,否则将陷台湾产业与经济于险恶困境。
一、台湾仍是台积电的核心基地
截至2024年底,TSMC全球员工超过8.4万人,其中超过87%在台湾。 二纳米(N2)先进制程明确规划于新竹与台中投产,2025–2026即将量产。 亚利桑那与熊本厂的进度,分别在N4、N3与成熟制程,定位是“补强”而非“取代”。 台湾最先进的技术留在本土,这是台积电与政府反复重申的政策。
2024年北美市场营收占比约70%。 苹果、英伟达、超威等核心客户都在美国。 从商业逻辑来说,为主要客户在地设厂是必然策略,这与“被迫掏空”毫不相干。 若台湾选择与美国切割,才会导致订单流失、股价下跌,这才是真正的风险。
三、CHIPS 法案不是“交出机密”
CHIPS法案(芯片法案)的设计是补贴在美投资,并限制资金与技术流向中国。 美国商务部在2021年曾要求供应链信息,TSMC已公开澄清未交出敏感客户数据。 至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台积电被迫交出制程机密。 相反的,真正常见的“技术掏空”,是中国透过“千人计划”或红色供应链,系统性挖角与窃取知识产权。
四、外汇存底是金融稳定,不是被“吸血”
台湾外汇储备超过5,000亿美元,投资于美债等高安全性资产,这是国际惯例,用于维持汇率与金融稳定。 若把外汇去投入高风险投资,或交给中国市场,才是真正的国安风险。
五、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台湾靠的是国际合作,而不是锁国
1976年工研院引进RCA技术、1987年政府与飞利浦合资成立TSMC,台湾半导体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合作与分工的成果。 没有美国的EDA工具、没有荷兰的ASML EUV设备、没有日欧的高纯度材料,台积电不可能独立完成最先进制程。 这不是依赖,而是互相信赖的产业价值链。
中科的7纳米厂区,是台积电获利金鸡母之一。 (资料照)
我们必须提醒:有人说美国要“搬空台积电”,但别忘了,真正公开大肆嚷嚷说要“买下台积电”的,是中国紫光。 结果紫光自己先倒闭,负责人很被斗到判刑,倒成了国际笑话。 谁才真的想掏空台湾,其实一目了然。
再次重申,近期看到社群上传递许多“疑美论”、“弃美论”的诡异论述,真的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认知作战,把台湾赖以起家的供应链国际分工与韧性供应链规划,包装成“被掏空”的假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