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元年薪!前OpenAI研究员跳槽腾讯 美中斗升温
中国腾讯从OpenAI挖角姚顺雨,不仅是一次企业层面的战略布局,更是中国在全球AI主权竞赛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科技巨头腾讯,近日传出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成功挖角顶尖AI研究人员姚顺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是美中科技战升温背景下,最受瞩目的跨国人才流动之一,凸显中国企业在全球AI人才争夺战中,加速布局的决心。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报道,姚顺雨已加入总部位于深圳的腾讯,负责将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至其现有服务体系中。该人士表示,腾讯为招揽姚顺雨,开出高达人民币1亿元的薪酬方案,惟未透露具体条件与构成细节。
面对外界关注,腾讯未正式确认姚顺雨入职一事,但在自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辟谣,否认部分媒体报道内容,并未具体指出哪一部分信息不实。 OpenAI与姚顺雨本人亦未对此置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公司对高端AI人才展开激烈争夺。据报道,Meta等美国企业曾开出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力图从竞争对手手中抢人。姚顺雨此次转投中国企业,象征在美国对中国科技业施加越来越多限制之际,中资企业仍具吸引力。
OpenAI执行长奥特曼(Sam Altman)上月在旧金山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美国可能低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进展的复杂性和严肃性,并表示单靠出口管制,可能不是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
他指出,美中AI竞争已不只是谁领先的问题,而是涉及多层面的深度较量,包括推理能力、科研实力与产品化能力等。 “我不认为这是个简单的‘谁跑得快’的问题。”
REUTERS
奥特曼并对华盛顿以出口管制,遏制中国发展AI的政策表示怀疑。 “你可以限制出口某一项技术,但未必是关键那一项……人们可能会建立自己的芯片工厂,或找到其他替代方案,”他警告道。
除了人才战场,美中在芯片自主权方面的较量亦日益激烈。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与百度,已开始以自研芯片训练AI模型。阿里自2025年初即部署自家“臻武”处理器于小型模型,百度则以“昆仑P800”测试其升级版ERNIE模型。
这一趋势被视为中国政府推动“科技自主可控”战略的具体体现。面对川普政府对华出口限制持续收紧,中国企业正逐步减少对美国芯片如英伟达(Nvidia)的依赖。
在美中科技脱钩态势下,全球多国加速推动“AI主权”战略,意图摆脱对外依赖,掌控数据、算力与技术主导权。韩国正以本土科技集团如三星、LG等为核心,发展本土AI基础建设;印度则集中于发展适用于本土语言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以服务农业、医疗与教育等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