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十年了,这两件事一直都不习惯
开学前去学校参观教室那天,在教室门口碰到了老二最好的好朋友的妈妈,于是我们兴奋的在门口聊天。
聊着聊着,对方妈妈问说老二是不是长高了啊?我想跟她说,暑假长了2厘米呢,边说边伸出2的手指,厘米还没有说出来,对方妈妈说two inches?我就回答,nono, 2 centimeters.
然后,对方妈妈就愣住了,很短的片刻,话题就岔到别处去了。
可,1inch我还知道,多了我也不太清楚啊,每次都得在心里默默乘以2.54算出个大概。
来美国有十年了,美国的计量单位到现在我还没有习惯。
在美国使用的是英制计量单位,比如重量用的磅,长度用英尺,英寸,英里,码,温度用华氏度,容量用盎司。
记得刚开始开车,导航里会说,900 feet之后左拐,1mile 之后右拐之类,用了好长时间才把这些短的距离在脑海中具象化起来。
还有身高,不管是靠驾照,还是填各种资料,基本上都是要填你多少英尺(feet)多少英寸(inch)。
我总是记不住我多高,每次都是默默打开浏览器,输入cm to feet inch去换算一下
之前有一次没换算,我记错了,写成了5 feet 4 inch,一下子把自己拔高了至少5厘米。
这些单位还好,最折磨我的就是温度。
不管是在天气还是体温上,太习惯使用摄氏度。一遇到华氏度秒变白痴。
记得一次学校打来电话说老二在学校生病了,发烧100度,我瞬间就蒙了100度,到底是多少,换算出来是38,39还是40?
还有天热的时候接娃,在路上遇到认识孩子的妈妈就会small talk一下,大部分都是从聊天气开始,每一次都是对天气的热共鸣,对热的度数真的共鸣不起来。
带孩子看急诊,跟医生描述病情的时候干脆直接用摄氏度。默认她们医生应该能够换算出来。
为了方便,到目前为止我只记一个数100,就是逼近38度了。
现在就连英国都很少用英制单位了,不明白为什么美国还一直用。都说入乡随俗,这个俗真的好难随啊。
除了英制单位,一直不习惯的还有美国甜掉牙的甜品。
特别是带着糖霜那一类的,不是不喜欢,是接受不了。
这里的蛋糕想买亚洲(中国)甜度的真的好难。
很多都是齁甜的那种,不太能精确的描述那种感觉,就是吃了之后感觉嗓子眼都甜的不舒服。
这两年我家附近开了一个新的蛋糕店Paris Baguette,没开业前群里邻居都翘首期待。
听说是韩国的蛋糕品牌,我也挺期待。
后来陆陆续续买了几次,价格倒是挺惊艳,味道真没觉得有多出彩,除了包装造型精致,有的甚至没有普通超市的好吃,慢慢地也拉入了黑名单。
我买过这两款,都觉得很一般。
不知道是它们改良了配方去迎合美国人的喜好,还是不符合我的口味。
找一款适合自己胃口的蛋糕真的好难。
在美国的小伙伴们,来聊聊你们来美之后有哪些一直都不习惯的事情,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