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阅兵背后的经济内幕:真正受害的是他们…
中共9.3阅兵,外界估算耗资360亿人民币,加上之前上海合作峰会承诺逾百亿的外援,与当前中国百姓仅获极少民生保障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曾在中共体制内负责地方财政的官员李传良直言,中国经济的本质在于,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等四个结构性问题,而民生支出仅是财政的九牛一毛,他认为以这种模式“中国经济早晚崩溃”。
1963年生的李传良,曾任鸡西市财政局局长、鸡西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鸡西市副市长、鹤岗市副市长,2017年3月辞去公职,并于2018年11月离开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9月3日,中共举行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台湾国安情报分析估算,阅兵开支约360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相当于中共全年国防预算的2%。据中共官方公布的2025年国防预算约为2,490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与此同时,阅兵前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中共宣称今年还将向成员国提供20亿元(人民币,下同)无偿援助,并且未来三年新增100亿元贷款;此外,专项奖学金名额将翻一番。然而,中国国内的民生支出却被极致压缩,医疗与养老体系陷入崩坏。此映照出中共财政的两面:对内紧缩,对外撒币。
李传良接受专访时指出,9.3阅兵更像是一种权力表演,而非军事需要。在他看来,中共阅兵与1935年发行的纳粹政治宣传影片《意志的胜利》的气氛相似,都是政治威权的展现。
“看完(阅兵)感觉怎么这么相似呢?似乎像是轮回和重演似的。”李说道。
关于阅兵的花费,李传良指出,“没有数据来源可供详细统计,因为这更多的是一场政治性活动”。对于外界各种估算,他说,这些金额的意义其实不大,真正重要的是,阅兵象征着一种“政治经济”的现实。
“大家没意识到,真正的极权统治、经济控制、数据虚假,尤其这种大量经费的浪费和占用,是看不见摸不着,是控制的残馀。”关键是,中共所有的经济预算服务于政治目的。
中国经济本质:四个结构性问题
李传良表示,中国的经济本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而是沦为一种彻底的“政治经济”。
谈及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李传良说,改革开放后虽然喊出“市场经济”口号,但实际并未真正接轨西方。
“中国曾经讨论很激烈,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表面上看计划经济就是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市场经济似乎与西方更接近。但现在总结起来,我认为中国当下的经济更是一种‘政治经济’。”
李回忆自己在学校学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质上就是一种灌输。“什么叫政治经济学?就是一切经济都为了政治转,政治要控制经济,这才是中国当下的经济。”
李传良进一步用四个词汇概括中国的经济本质:除了“政治经济”,再来是“控制金融”,即金融失去市场调节、平衡功能的作用,完全服务于政治目的。
第三是“宣传统计”, 他说,统计数据不再具备科学性,而是服务于政权宣传,“所以数字变得不可信了”。
最终反映到财政,成了“虚假财政”,即掩盖和粉饰财政收入与支出真相,欺骗性财政操作。他说:“财政应该是货真价实的,但是中国当下的财政已经不是了,它是虚假财政,隐瞒财政,欺骗财政的操作。”
李传良强调,这四个结构性的问题,才是阅兵背后的核心,耗费的数额已经意义不大了。至于经济各项大法小法、金融各项专业法规、统计法规都荡然无存。
数字高度机密化 “以领导意志为转移”
对于中国经济数据,西方学者经常提出质疑。但是,记者问:为何西方财经媒体在报道中国经济时,仍引用中共数据?
李传良直言,国际机构缺乏管道,不论是著名的媒体平台还是网络的,只能引用官方资料,于是形成了一种“假数据被真引用”的荒谬现象。
“中国的所有数据,一切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李传良解释:“首先中国的数字统计是虚假、不科学、不标准,是高层有意控制的。”
再者,中共从来把媒体当作武器,有策略有目的地对外释放包装后的数字。
“另外,近几年中国把数字高度机密化,避免国际接轨的标准统计方法。”“不管是著名机构,还是平台或网络,它拿不到真实的数据。”
民生支出仅财政的九牛一毛
对比服务于政治的庞大开支,李传良感慨:中国财政几乎没用在百姓身上。
今年7月,中共当局宣布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整体上调2%,创下历年最低涨幅。
李传良说,“当局经常公布养老金每人每月又涨10块钱,一年涨100块钱,太可怜了。贫困低保线补助是一元一元计算的。”
他估算:“凭我的经验和大致数据看,中国财政能拿出1%用在民生上就不错了,剩下99%都不是。”这些支出大量流向军费、维稳、公检法、政治宣传、“一带一路”撒币等领域,与民生、低保、弱势群体支出相比,后者如九牛一毛。
“哪怕中国这些民生经济,能占到10%、20%,那才是中国百姓的福祉。”
在民生领域中,李传良特别举出公立医院的困境,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崩溃的缩影。
他一连举出医疗系统的多重弊病:人员编制庞大,体制负担沉重;药价高昂,成本失控;盲目引进设备,过度负债等等。
“现在大家看不起病,缴不起医疗保险。政府没钱,个人也没钱。”李特别强调,“所有中国50岁或55岁以下的人缴的养老保险都没了,钱已经没了。”
“要真正按照标准的统计,中国的公立医院早就应该破产了。”
他明言,这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现象,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当下的一般现象,是经济崩溃的前兆。
基于体制内经验:“中国经济早晚崩溃,百分百”
李传良叙述曾经管辖的城市财政收入三年翻了一番,如何做到?“靠真正的产业经济。将资源转为产业,产业带来税收,税收带来工人广大的就业,这种良性的发展所带来的。”而现在中国当下没有这种发展模式。
他工作过的城市,最高峰时财政收入超100亿,“每年都得在15%到20%的增长,才能维持所有经济、产业、民生的发展。中国就是这样,要不这样做不到。”
“但现在不是。现在财政收入都退到十几年之前了,断崖式下降。”
另外,在中央紧控下,中国地方财政陷入空前困境。“地方要养活自己,只能采取五花八门手段‘弄钱’⋯⋯但也只能是饮鸩止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采访中谈及日前广东佛山的登革热事件:地方政府将本不严重的情况夸大,要求人们强制住院观察,以此增加医疗和财政收入。
论及中国经济前景,李传良基于体制内经验,语气坚定说道:“非常非常之危险。它不只是危险,中国经济崩溃已经是早晚的事,百分之百。”
在他看来,这场崩溃最终会落到百姓身上。“将来最苦的是中国人。大家没意识到:真正的极权统治、经济控制、数据虚假,尤其这种大量经费的浪费和占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李传良进一步指出,中国缺乏制度环境保障企业长寿。“查查中国有没有百年企业?有没有五十年企业?而国际上有这么多百年老字号企业。中国没有,因为体制环境不具备。” 那些房地产大企业说倒就倒。
李传良直言不讳:“中国真正贫的是这个大国的国库;真正贫的是中国所有百姓的福利几乎都没有了;真正受害的是中国的下一代、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