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速转向智能经济

明报 2025-09-05 20:59+-

作者钟鸣九: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9月5至8日在重庆举办。 新能源车的人工智能(AI)商业化应用成为焦点,被外界视作观察内地“AI+”发展的重要窗口。 北京分析人士认为,今届博览会以“AI+”为主线,揭示内地AI发展强调应用导向,AI同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

有别于美国硅谷倾力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路径,内地更注重拓展AI技术的广泛应用,已覆盖众多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AI发展的产物,此次“9·3”阅兵中无人和反无人装备,备受瞩目。

据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介绍,内地AI发展迅速,已展现较强的通识能力,可“举一反三”、完成普遍性任务,技术通用性显著增强,基本具备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条件。

学者称AI应用潜力已变现 渗透多领域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薛澜表示,内地已进入AI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 2022年底ChatGPT面世后,内地大模型技术发展和推广明显加速,但总体应用比较有限。 从2024年起,情况发生变化,AI商业应用的潜力开始变现。

目前,内地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应用普及方面取得进展,包括智能网联汽车、AIGC(AI生成内容)工具、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AI手机和电脑、智能机械人等,渗透率不断提升。 政务服务、金融风控、制造质检、物流调度等领域,亦有较多试点。 腾讯、阿里、联想、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近年还纷纷提出“ALL in AI”或“AI for ALL”,引发关注。

news

欠隐私合规供给 需防恶用风险

然而,AI应用的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当前存在高质量数据集与隐私合规供给不足,算力成本与能效压力等问题。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则认为,应用呈现“割裂式”分布,广大中小企业和特定群体的渗透率仍低。

面对挑战,中央于8月底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AI+”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到2030年,“中国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薛澜表示,实现目标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持续推进面向场景的技术创新,加快配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基础设施”建设,防范AI广泛应用带来的恶用、故障和系统性风险,确保AI发展合规、透明、可信。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亦是AI发展序章的收尾。 从《意见》来看,“十五五”规划将是“AI+”发展的开篇新章,展现出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意图。 这一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泡沫与出清,但技术浪潮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