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热闹与悲凉
何启圣观点:这次中国国民党党主席选举,看似热闹,却带着一股悲凉。 许多人说选举“乱糟糟”,其实并不尽然。 候选人多,代表人才济济、百花齐放,显示党内仍有活力与声音。 真正的问题,不是人多,而是制度是否能保证公平。 只要有公开透明的机制,再多候选人也能展现党内民主; 但若制度缺陷重重,再怎么热闹,也只是杂乱无章。
这场选举中,有人早于5月22日便宣告参选,强调自己怀抱“救党、救国、救两岸”的情怀,这份使命感值得肯定。 但也有人等到卢秀燕宣布不选党主席后,才急忙跳出来表态。 这样的行径,显得投机取巧,更像是在捡空档、填真空,而不是勇于承担。
不可否认,卢秀燕如今在国民党内是众望所归。 她的治理形象与中台湾基盘,确实让她成为最具期待的总统人选。 然而,正因如此,更需要提醒国民党:一切寄托于一人,既危险,又可悲。 政治情势瞬息万变,今天的高声望,不代表明天不会崩解。 侯友宜就是最鲜明的前车之鉴──在未被提名前,他的民调高居全国第一; 然而宣布参选不到半年,民调即一路下滑,最终落居第三。 这正是“系于一人”的代价。
更让人忧心的,是有党主席参选人竟把蓝白合列为政见。 政党之间的合纵连横,本无可厚非; 在多党竞争的格局下,寻求合作与结盟,本是常态。 然而,国民党若把“合”当成首要目标,就等于坦承自己没有单独胜选的信心。 政党应该展现的是自我壮大的决心,让人民看见它能靠自身力量胜出,再来思考是否需要策略合作。 若一开始就依赖“合”,不仅削弱自身筹码,更让支持者觉得这个政党丧失了志气。
国民党要赢得 2028,靠的应该是三件事:公平的制度、利民的政策、坚实的组织。 不是把希望压在某个明星人物的肩上,也不是寄望于临时的政党拼凑。 以党的壮大,成为候选人的支柱,任谁选都能赢,这才是正办。 否则,今天再强的人选,也可能明天声势崩解; 今天看似顺利的合作,明天也可能分崩离析。
如今国民党的思维,就像一个人渴望致富却拒绝努力:一种方式,是祈祷自己“投胎”在有钱人家,这就好比完全依赖卢秀燕的高人气; 另一种方式,是祈祷未来能嫁个有钱老公,这就好比寄望蓝白合。 这样的思考,不仅肤浅,更是方向错误。 真正的富有,必须靠自己努力; 真正的胜选,也必须靠自己制度健全、政策过硬、组织动员到位。
国民党若还沉迷于“皇帝式钦点”与“依赖合纵”的幻象,而不是正视制度建设与自我强化,那么,就算短期找到一位声势如日中天的候选人,最终也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这场党主席选举,看似热闹,却实实在在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国民党内部深沉的焦虑与危机。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