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凤凰不如鸡 36岁杨颖兜兜转转干回老本行

代军哥哥 2025-08-31 16:33+-

近期,“36 岁杨颖兜兜转转干回‘老本行’” 的话题引发热议,甚至被贴上 “内娱最大笑话” 的标签。

这样的评价不仅带着强烈的情绪化色彩,更忽略了职业选择的复杂性与内娱行业的现实逻辑,我们有必要跳出片面的调侃,理性看待这场职业转型背后的深层原因。

杨颖的 “老本行” 是模特,早年她在时尚圈凭借独特的气质与表现力崭露头角,曾多次登上国际时尚杂志封面,在模特领域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后来她跨界影视圈,虽参演了多部热门作品,但演技始终未能获得广泛认可,从《孤芳不自赏》的 “抠图争议” 到后续作品的口碑波动,影视之路确实面临瓶颈。

当影视领域的发展遇到挑战时,回归自己熟悉且擅长的时尚模特领域,本质上是对职业方向的理性调整,而非 “落魄” 的象征。在时尚圈,36 岁的年龄并非劣势 —— 许多国际超模在这个阶段依然保持着强劲的行业竞争力,凭借多年积累的时尚资源与审美底蕴,反而能展现出更成熟的风格魅力。

杨颖近期出席时尚活动时的造型表现力,也再次印证了她在模特领域的专业优势,这种 “回归” 更像是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新聚焦。

过去几年,内娱曾掀起一股 “跨界热潮”,歌手演电影、演员当导演、模特闯影视圈成为常态,许多艺人试图通过多领域发展扩大影响力。但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与行业监管的加强,“流量至上” 的逻辑逐渐失效,“专业度” 成为衡量艺人价值的核心标准。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艺人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回归优势领域,成为一种理性趋势。不仅是杨颖,近年来不少曾跨界发展的艺人都在调整职业方向:有的歌手专注音乐创作,推出高质量专辑;有的演员深耕演技,凭借小众题材作品获得口碑认可。这种 “退潮后的理性回归”,恰恰是内娱行业走向成熟的表现,而非所谓的 “笑话”。

对杨颖转型的争议,还暗含着对女性艺人的 “年龄焦虑” 与 “职业单一化” 偏见。在大众认知中,似乎女性艺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局限在某一固定领域,一旦选择转型或回归老本行,就会被贴上 “落魄”“失败” 的标签。但事实上,职业选择本就该多元且灵活 —— 无论是 20 岁的新人尝试不同领域,还是 36 岁的艺人重新聚焦优势赛道,都是个人对职业规划的自主选择,理应得到尊重。

放眼娱乐圈,类似的 “转型成功案例” 并不少见:演员周迅在中年时期,从主演偶像剧转向参演现实题材剧集,凭借《小敏家》中的细腻演技获得观众认可;歌手那英跨界综艺领域,以直爽的性格与专业的音乐点评,成为综艺市场的热门嘉宾。这些案例都证明,职业转型不是 “退路”,而是 “新的出路”,关键在于艺人能否找到与自身能力匹配的方向。

评价杨颖的职业转型,不能停留在 “落地凤凰不如鸡” 的片面调侃,而应看到背后的行业逻辑与个人选择。在内娱从 “流量时代” 迈向 “质量时代” 的过程中,艺人的职业调整将成为常态 —— 无论是跨界探索还是回归本业,只要基于专业能力与理性规划,都是值得肯定的尝试。毕竟,真正的 “行业笑话” 从来不是艺人的职业转型,而是缺乏专业度却硬撑 “全能人设” 的虚假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