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毕业找不到工作 华人女生为留美打3份零工

综合新闻 2025-08-27 17:26+-

在很多中国家庭眼里,美国名校的光环几乎等同于一张“成功通行证”。然而现实却往往远比想象残酷。

近日,美国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insider)》报道了王可欣(Emma Kexin Wang)的故事。

这位在美国待了八年的中国留学生,拥有斯坦福大学的英语学士和硕士学位,却在求职市场上屡屡碰壁,如今靠三份零工勉强维持身份,内心满是挫败和彷徨。

去年 12 月,王可欣同时拿下斯坦福的本硕连读学位。那一刻她满怀期待,觉得未来的路会顺利展开。但三个月前她就已经开始求职,从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到用户体验、写作岗位,甚至大型科技公司的入门职位,她几乎都试过。

每一次,她都认真修改简历、量身定制求职信,面试前花数小时准备,研究公司资料。但结果几乎都是沉寂无声。一个又一个“谢谢你的时间”,让她陷入希望与失望反复循环。她坦言:“找工作真的太痛苦了。我甚至感到很羞耻,好像努力了这么多年,却什么也证明不了。”

对她而言,最可怕的并不是拒绝,而是身份的时限。她的 OPT 学生签证延期,只能合法工作一年,失业期不超过 60 天,否则就必须回国。毕业两个月后,她几乎要崩溃,担心被迫离开美国。

一次跟朋友聊天时,她无意间看到对方公司官网的文案,脱口而出:“我能写得比这更好。”就凭这句话,她拿到了那家 AI 初创公司的实习机会。可惜三个月后,公司果然没有兑现转正承诺,她再次回到失业的焦虑中。

为了维持身份,她如今同时打三份工:帮高中生润色申请文书,在教育科技公司做论文编辑,还继续给 AI 公司写文案。收入虽然能支撑日常开销,但远远无法覆盖高昂的租金和医疗保险。医保早已到期,存款一点点被吞噬。她说:“在美国待了八年,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学位如果换不来一份全职工作,还有什么意义?”

她在 TikTok 上开了账号,把自己定位为“non-techie in tech”,公开记录找工作的过程;她在 LinkedIn 上分享心路,一篇写求职困境的帖子还获得了小范围的传播。她安慰自己,这一切也许不是个人问题,“经济环境不好,不是我的错。”可心里的羞耻感与焦虑依旧如影随形。

最难的,是面对远方家人的问候。她总是选择报喜不报忧,把三份零工说成是“还算顺利的过渡”,却从不让父母知道夜深人静时她的泪水与疲惫。

就在王可欣陷入迷茫之际,总统川普却抛出了新的表态:美国计划允许 60 万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他说得直白:“如果没有这些学生,我们的大学体系很快就会崩溃。”

事实上,美国高校早已离不开国际学生。仅在 2023-2024 学年,国际学生就为美国经济贡献了 438 亿美元,其中仅中国学生就超过 140 亿。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更是直言,如果没有外国学生,美国可能有 15% 的高校面临关停。

这番话与过去几年美国频频收紧签证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被解读为“理性的经济考量”。

然而,政策上的放宽是一回事,就业市场的回暖又是另一回事。对于像王可欣这样已经毕业、迫切需要工作签证担保的留学生来说,川普的承诺固然带来了一丝希望,但眼下依然要靠三份零工撑住身份,依旧要面对数不清的拒信。

斯坦福毕业找不到工作 华人女生为留美打3份零工

在无数个夜晚,她问自己:“我还要不要再去投简历?我真的还能坚持吗?”尽管已经一个月没有投出新的申请,但她最终还是提醒自己,写作才是最初的热爱。无论未来能否等来转机,她想抓紧写点东西,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王可欣的故事,也折射出当下无数中国留学生的真实境况:光鲜的名校头衔,未必能换来顺畅的出路。

  • 最新评论
  • g2j2

    老外在中国学了中文,然后在中国教英文。

    屏蔽
  • ray蔡

    专业不对路,就像在中国是中文系毕业,找工作好找吗?文科现在就业市场普遍不好不管在什么地方和国家。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