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的事情
阿拉斯加会谈世人睹目。
看到一些大教授大专家的文字,老练有余而深度缺乏。大道理咱不说了,谈两个细节。
红毯+B2
红毯肯定是欢迎,B2又是啥啊?
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上用战略轰炸机的,别具一格。信号很明显,管你是啥大佬,地堡挖得再深都没用。前些天B2去中东跑了趟长途,全世界都看到了后果。
红毯是拉,B2是压。又拉又压,清晰地说明了态度:双方不是同盟,也不是敌人。
来吧来吧,面子给足,可以谈谈了。
全程无翻译
大佬对话,语言是重要一环。
一起走过红毯一起坐进猛兽,两人身后并无翻译。想起普大在民德工作多年,德语没问题,看来英语也在线。
维特说过一句哲学界最深刻的话,语言即世界。啥意思呢,人是文明的载体,语言是文明的内核。无论一个省或是一个国还是不同国,不同语区会呈现明显差异。
这么重要的会谈,普大选择抛下翻译用英语直接私人对话。
请问,这是一种什么态度?
普大并非小清新想象的那样愚钝麻木。
战争打了三年多,普大依然坚持“特别军事行动”的说法,非一般定力可以做到,这其实预留了回旋余地。回看2008、2014、2022三次动手时机选择,避开45任期,判断力可以。
普大这几年,不止在LGBT洪流中坚持男女性别和家庭的传统观念,还吸取CCCP解体教训,把很多自治共和国转为联邦直属区,类似现代版的改土归流。
而对漂亮国,别看梅姐夫和拉罗夫一直放狠话,普大也多次嘲讽奥拜哈,却他从未对老川口出恶言。人家心里门清,知道谁是软柿子。
今年村长强势回归,普大主动跑阿拉斯加,身段柔软,能屈能伸,实在不容小觑。
历史上,
那些低估俄方的欧洲大佬,最后是什么结局,看看拿破仑和希特勒。
在一百多年前的屈辱史中,沙俄成为在中国攫取最多的列强,海参崴海兰泡都已成历史名词。既说明其野心,更证明他们对远东政局的深度理解。
数年前有媒体公开问普大,如果大国之间冲突会怎么决策?普大说他会做山上的猴子,坐山观虎斗待机而动。正如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那句,“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本次乌战,可以看作历史上克里米亚冲突的延续。俄罗斯从莫斯科公国起步,有三个扩张方向,向西和主体靠拢,向南和伊斯兰冲突,每次打不动,扩张方向就调整了。
综述
本次会谈看上去没有任何成果,
连原定的会餐都没有搞,双方匆匆走人。在我看来,会谈时机才是关键,各方已经深陷战争泥潭。
真正重要的决策,并不需要搞很多花里胡哨的形式。甚至,有时双方还需要搞点些假动作迷惑周边。
看到欧洲各大佬紧急站台乌就笑了,除了几个邻近小国是真出力,法国人忙着占领军火市场,德国人忙着工业出口,英国人忙着引进难民,各家都积极买转口能源。欧洲各大主力,没有人想结束战事。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战争烧钱如流水,也可以理解为战争对某些人意味着大展宏图大发横财。
本次会谈真正的成果,是当事大佬到底给出了什么底牌?双方守口如瓶,咱也不知道啊。但不妨在这里立个Flag,过几年回头看,阿拉斯加会谈就是乌战转折点。
人类的历史,
从来不是简单的对错,而是不断的选择。吃草还是吃肉,就在一念间。有时候是“一回头成千古恨”,有时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记得顾惟钧有句话,优秀外交家要多交朋友少招敌人。劣质的,当然是反过来。
看欧洲近代史,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之所以成为开天辟地的伟大人物,就是时刻保持审慎,尽量避免冲突。绝不象后面的鲁莽威廉二世和下士希特勒一样野心爆棚,最后陷入多线作战困境。
后续发展,
作者依然维持年初判断,随着漂亮国恢复常识,中东将安静下来,乌战也将进入收关的环节。参考 四件大事
再说一次,在寻求停战的拉锯中,普大相对好搞,真正难搞的是司机。
从上次司机大闹签约仪式,参考司机就是来砸场子,说明其正在走向不归路。看下司机的口气:咱不仅是欧洲的拯救者,也是北美的拯救者,比拿破仑大帝还豪迈哈。但可惜手头的家伙,都是金主给的。
权力的侵蚀如此无可抵挡,司机犹如看到魔戒的咕噜,完全摆不正自己位置。为了拯救世界,前些天司机以迅雷不及掩尔之势把独立反腐机构取消了。
前面,司机越多豪言壮语,乌人就越多损失,无论土地还是生命。后面,司机没啥选择了。
阿拉斯拉会谈之后,乌战将进入扯皮时间,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将因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