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北戴河讲话爆光 向习提四项建议
北戴河会议仍在召开当中。近日,网上传出了有关汪洋在北戴河会议上,当着习近平的面发表的内容。汪洋的话言简意赅,他提出了四项建议。
汪洋向习提四项建议
时评人晓说家在自媒体爆料,汪洋在北戴河会议上,向习近平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支持在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上重新选举政治局委员及常委
汪洋表示,二十大的人事选举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他支持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和曾庆红的意见,在10月的四中全会重新选举政治局委员及常委。
汪洋强调,这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回到党章规定的程序,经过充分讨论与形成共识后选出具有代表性与制度合法性的领导班子。
二、建议制定领导职务任期与交接制度条例
汪洋表示,历史与现实告诉人们,权力一旦失去边界,就会导致决策僵化、监督失效,甚至出现严重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的任期制是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他建议在四中全会上讨论并通过领导职务任期与交接制度条例,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不得超过两届,总任期不得超过10年。接班梯队必须提前5年启动培养,确保平稳交接。
三、恢复集体领导的决策程序与约束机制
汪洋指出,集体领导是保持政治稳定和战略连续性的关键制度。所有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经济政策、军事部署的决策必须经常委会集体表决通过。对临时决策的权限和适用情况做出明确界定,防止滥用个人的裁量权。
恢复集体决策不是为了分散责任,而是为了确保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有充分的多角度讨论与制度的约束。
图为2019年3月15日,中共党魁习近平(右)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汪洋(左)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图片来源:Andrea Verdelli/Getty Images)
四、必须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回到健康的民主运行轨道
汪洋表示,党内民主的健康与否决定了能否培养出有能力、有担当的领导干部。形式化的选举既不能选出最合适的人才,也不能赢的党员与公众的信任。
汪洋建议,今后的中央委员会和各级代表大会中,差额比例不低于30%,确保有真正的选择空间;候选人应有公开政见发表和答辩环节,让代表清楚其理念和能力;投票必须采取匿名制,防止举手表决形成压力和干扰。
国家命运不能寄讬于一人意志
汪洋表示,这样的改革能提高选举的透明度,也能形成健康的竞争机制,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他指出,这四项举措看似针对不同领域,但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服务于一个目标恢复制度的正当性和活力。
汪洋说,不能将国家的命运寄讬在任何一个人的意志上,而必须依靠一套稳健透明持续的制度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制度的稳定才是真正的政治稳定,程序的公正才是真正的政治安全。
对于汪洋的建议,晓说家认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他有机会接任总书记。如果他接班,他会推进针对这四个方向的改革。
众盼“习下汪上”
今年6月,晓说家独家爆料,汪洋已经秘密出山,而且已在代理习近平的总书记职务,顿时“习下汪上”成了舆论热点。
虽然无法确认汪洋是否真代理总书记一职,但评论员袁斌认为,不管消息真假,它都反映了百姓对当前政权的厌恶,以及对政治改革与变革的期待。
袁斌表示,汪洋是中共改革开放历史中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他与前总理李克强不同,学历不高,也没上过大学,是从基层中一步步爬上来的,但他的改革观点比李克强更深。
汪洋“出格”之举
对中共来说,汪洋有多个举措超出了中共的惯例,属于“出格”之举。
1988年,33岁的汪洋担任安徽铜陵市市长。他向旧体制动刀,打破“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等模式。1991年,汪洋在当地报纸发长文《醒来,铜陵!》,呼吁解放思想,告别计划经济。
汪洋调任重庆后,首开先例,让读者“到二版找汪洋”,以此改变媒体“对领导独占头版头条”的报道方式。他不封锁媒体不“硬来”,和平解决重庆“最牛钉子户”,其做法曾轰动一时。
2012年,汪洋出任广东省委书记。他发起了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摆脱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提出推动产业和劳动力转型的“腾笼换鸟”策略。
2012年5月9日,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汪洋指出:“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他强调,“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
在处理乌坎事件上,汪洋没有使用暴力,他让村民选举村领导,给海内外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