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一矿停产 让全球锂市场“心慌”
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一个锂矿已停止运营,这给锂市场带来了冲击,但并未消除生产过剩的风险。
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8月11日星期一确认,其位于中国东南部宜春的锂矿因采矿许可证到期而暂停运营。
法国世界报周二特别关注了这一事件,因为,这座矿可不是路人甲,单它一家的产量就占全球约6%,是全球锂供应链的“大块头”。消息传出,国际锂价当日收盘飙升8%,多家国际矿业公司的股价也跟着“心跳加速”。事实上,这座矿早已是市场焦点,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早就在追踪这座矿的命运了,因为此前已有传言说,中国政府可能不给这座矿续发许可证了。
其实,中国的锂储量并非世界第一,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才是锂矿的“矿霸”。但中国在精炼加工方面一家独大,掌握着全球60%的锂精炼产能,把原矿变成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关键材料,牢牢卡住供应链的咽喉。
同时,中国在非洲和拉美积极布局矿权,与美国等国“抢矿”,国内的青海、西藏盐湖也在加速开发,但伴随着环境与社会矛盾。2024年初,四川雅江保护区发现了百万吨级新矿床,这个新矿床几乎和大熊猫是邻居;7月份湖南又发现了大型的锂矿。中国频现新矿,让中国的锂储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智利,但也加剧了“供大于求”的担忧。
近年来,锂市场的价格犹如“过山车”
也因此,近年来,锂市场的价格犹如“过山车”:2022年价格飙到天花板,2023、2024年却断崖式下跌,不少新矿刚开工就亏损。高价时期,矿企疯狂扩产,买家囤货投机;可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自2023年起因通胀、经济疲软、电动车购买补贴削减而降温,供需矛盾立刻反转,价格应声暴跌。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宁德时代宜春矿停产,很可能是北京出手调节行业“内卷”的信号,制止价格战式竞争:大家拼得头破血流,价格战打到筋疲力尽,却没人真正发财,企业赚不到钱,消费者也没有得到太多实惠。习近平多次批评这种无序竞争,呼吁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但业内也提醒,一座矿的停产不足以消化庞大的过剩产能;如果9月底之后宜春其他锂矿也受到影响,也被波及,锂价才可能持续走高。
国际市场也在观望,毕竟,锂不仅关乎新能源车,还涉及 储能、电网和电子产业。有人担心,宁德时代宜春锂矿的停产事件可能成为中外锂资源博弈的新节点;也有人乐观,认为这是周期调整的自然结果。
换句话说,锂市的这一波行情究竟是“虚惊一场”还是“矿难中的商机”,还得看中国的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