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深陷泥潭 最大败笔曝光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的第一年,乌克兰守军多次灵活击败笨重迟缓的俄军,依靠的是临机应变与前线军官的判断力。然而,三年过去,乌军却逐渐回到更僵化、自上而下的作战模式,带有苏联时期的根源,这不仅引发对不必要伤亡的日益不满,也削弱了平民士气与征兵意愿。
乌克兰军队若不进行改革,这种苏式习惯恐将削弱乌克兰长期防御俄罗斯的能力,而俄方显然没有放弃征服乌克兰的企图。
乌克兰军官与步兵抱怨,中央集权的指挥文化常惩罚主动性,并浪费士兵性命。高层将领下达重复且几乎没有成功希望的正面进攻命令,并拒绝让苦战中的部队战术性撤退以保全人员,导致在缺乏战略价值的行动中累积伤亡。
虽然俄军在更为僵化、将士兵视为消耗品的体系下作战,问题甚至更严重,他们拥有人数上的优势,然而就算如此,俄方至今难以取得决定性突破,过去两年以高昂代价缓慢推进。
但对乌克兰而言,问题更加严峻,因为它无法像俄罗斯那样轻易补充损失。乌克兰第47机械化旅营长谢尔申上尉(Oleksandr Shyrshyn)今年5月在脸书上公开抨击乌军高层,痛骂“愚蠢”的命令与不必要的损失,并指控部队中普遍存在对将军们的恐惧,认为这些将军“只会训斥、调查、处罚”。他甚至对乌军总参谋部放话:“我希望你们的孩子也会去步兵部队执行你们的任务。”
他表示,之所以决定发声,是因为其营多次接到高层命令,要在兵力与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发动不切实际的攻势。
在谢尔申发表这篇脸书贴文之后,军方领导层以违纪为由对谢尔申进行训诫,但许多同袍支持他的批评。
对此,乌克兰军队总参谋部在给《华尔街日报》的声明中承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表示正在进行改进,包括全面改革训练方式,以及向美式指挥体系过渡,将更多决策权下放。声明称,当部队表现不佳时,有时需要严格的自上而下控制,若旅级指挥官损失过多兵力则会被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