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旅行日记(二)初到日本
9月26日,到达日本东京的第二天,我和儿子在附近转了转,熟悉环境。我们居住的地方距东京站15公里左右,属于居民生活区,街道并不宽敞,但是很干净整洁,就像刚刚被冲洗过似的。
然后又简单了解一些日常生活常识,比如这里的垃圾分类处理比较严格,这里的行人车辆靠左侧行走及一些交通规则等等。
虽然之前已有耳闻,儿子也说过很多,都是一说一听而过的,但现在真正面对这些,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才是。
日常垃圾都要使用专用垃圾袋,按要求在家里各自分类,有污渍的要清理干净整理好装袋子里,并按照规定日期和规定时间放到垃圾点,不能随便扔,如果忘了扔,有的垃圾就要等到下周了;扔错了,清运工来收拾检验时,不对的就会贴上标签放回原处,谁扔错的自己再自觉的拿回去。那天正好看见来收垃圾的车辆,清运工人现场把可回收垃圾中的各种又一次分捡,然后放进各自的袋子里拉走了,垃圾点处也非常干净整洁。
我对这里的垃圾分类规范性有些好奇,网上查询后,摘抄部分大致了解了一下:
作为全世界垃圾分类最严格,也是分类成效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的塑料垃圾中60%得到循环再利用,日本的垃圾分类举世闻名,但也是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1970年日本国会便颁布《废弃物处置法》,此后又相继出台了多项法律。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不良记录者,将来该户居民孩子的上学、就业,甚至出国办签证都会受到影响。
1980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的街道上几乎不设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门口和自动贩卖机旁边设置公共垃圾桶或者大型活动的时候会有临时的垃圾桶。日本居民要按照规定的日期和时间段在规定的场所扔垃圾,由当地政府负责回收,按照规定分类,没有垃圾箱的情况下,也不能将自己的垃圾放在外面或随意丢弃。为体现“污染者付费”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日本对1/2以上的人口实行垃圾从量收费。一般情况下,特殊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收运是免费的;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指定垃圾袋,按垃圾体积付费,市民通过到指定地点购买特制垃圾袋完成付费。此外,很多地区的垃圾袋还采用“实名制”,大件垃圾指定处理券和直接收费等方式。
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家长以身作则从小教导孩子垃圾分类,孩子在家庭的熏陶下培养了垃圾分类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环保教育被列入日本义务教育法进入中小学课本成为必修课。日本孩子从小被传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意识。
日本制定的关于垃圾处理的法律越发完善严密,并逐渐形成包括各类环境保护基础法、综合性法律以及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产品法律等完善的法律体系。......
了解了以上这些,还真是涨知识啦!
这里的交通规则也比较严格,也略知了一二,比如:行人车辆靠左行走, 刚开始很别扭,走在路上心里总有一种正在逆行要小心翼翼的感觉;在路上几乎看不见电动车,据说日本的电瓶车应用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是日本法规设置的门槛非常高,必须符合一些严格的标准才能上路;这里自行车也需上牌且可以进机动车道,但一旦被发现违章,照章处罚;车辆礼让行人现象比较规范突出、让习惯了躲让车辆的我倒有些不习惯;平时交警大都骑自行车上街巡逻,游走在大街小巷,维护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据说也是为了节能环保;红绿灯路口少见交警,但行人车辆都很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秩序井然;..........
在附近溜达时,发现这里的人们也很喜欢养花,打理的也很好。虽然有些花比较熟悉,但在此时此地还是想记录分享一下,也算记录一下异国风情吧!
彼岸花
有传说故事的彼岸花,有“鬼花”的名号。“彼岸花,开彼岸,只见花,不见叶”。花叶永不相见。
北方少见这花,以前只见过摄友拍的彼岸花,亲见这是第一次,还是挺惊喜意外的。
其它的花花草草,都长势茂盛,打理的也很好。
途中遇到两个小卖店,水果蔬菜都是按个或按袋计量,无需称重,不太了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果蔬价格,相比我所在的四五线城市来说感觉是贵了不少。
傍晚去附近的商贸街转了转,买点东西。商贸街规模不大,比较热闹,日常所用一应俱全,基本都能买到。在此搞经营的中国人也不少,偶有遇到,还是蛮亲切的。由于日本的文化文字里有很多中国字,所以很多的店面招牌内容也能看懂一些。
f55ae41b6fe36f7895263944425e8284
初到日本,初始印象如此这般,听儿子说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安排的都很满当,有兴趣的可多多关注,然后一起慢慢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