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惊人!中俄密约曝光

万维读报 2025-08-07 22:02+-

1、细节惊人!中俄密约曝光

最新曝光的机密文件显示,俄罗斯不仅为中共空降部队定制开发自动化指挥系统,还将提供一批可空投的武器装备,包括运输方式、作战部署乃至伞降的各类细节已明确列入条款,这份机密文件显示莫斯科与北京在准备对台湾实施入侵的问题上密切合作,并至少已经进行到了极为详细的计划阶段。该机密文件由国际黑客组织“黑月”窃取,德国高层安全部门消息人士证实了消息的真实性。

据德国《图片报》报道,名为“黑月”(Black Moon)的国际黑客组织获取了一份机密文件,文件显示中俄两国早于2024年4月就已达成协议,由俄罗斯国有军火出口商“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为解放军空降部队开发并交付一套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项目名称:MECH 208)。相关合同项目代号为“剑208”,除系统开发外,还包括俄罗斯制造商向中方交付一批军事装备。报道还披露了合同中具体涉及的装备和系统,包括伊尔-78MK-90A与伊尔-76MD运输与空降飞机;BMD-4M型与BTR-MDM型装甲车;2S25型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83T502-D型指挥与侦察车;PBS-955型无平台伞降系统等。此外合同还约定,所有军备物资应由俄方以海运方式运往上海港,或以空运方式送达由北京指定的机场。《图片报》指出,由于文件保密等级极高,尚无法全面验证其内容的真实性。不过,德国高层安全部门消息人士已向该报证实,这批被黑客获取并公开的文件是真实的。最新披露的机密文件显示,中俄两国在可能对台军事入侵方面的合作,至少可追溯至2017年,且合作已经相当深入。

尽管中共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备受关注,但稍早前北京传出正在酝酿一项更大胆的计划。美国会山庄报7月2日曾报道,中共真正有计划扩张的对象,可能不是台湾,而是俄罗斯远东──那片在19世纪《不平等条约》中失去的土地,如今正因乌战与内部衰弱,再度被北京视为“历史领土”与资源战略的突破口。文章直言:北京知道,它不可能同时对台湾和俄罗斯都发动战争。但若要二选一,西伯利亚的机会更大、回报更高、代价更低。另一方面,莫斯科对北京同样不放心,纽约时报今年6月就曾报道,在公开场合,普京曾强调“俄中友谊坚不可摧”,不过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总部的走廊里,秘密情报部门却将中共称为“敌人”。纽约时报获得的一份长达8页的FSB内部备忘详细列举了中共对俄罗斯所造成的威胁,这份文件提供迄今最详尽、俄罗斯反间谍部门对中共的内部看法。报道指出,普京多年来苦心经营与习近平的关系,但焦虑的情绪贯穿整份备忘录,显示北京日益强势令莫斯科深感不安。

2、外国人被吓跑  外资“排队”撤离中国  

近期,中国市场的外资撤离潮再度引发关注。据中共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5.2%,这一数字显示外资在华投资的总体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大陆财经人士表示,国外知名品牌正在有组织地逐步撤离中国。

北京财经博主“忐忑的可乐饼”发表评论说,科技类企业因地缘政治、技术竞争等因素撤离尚属易解,但像星巴克、麦当劳、哈根达斯这类纯消费品牌也纷纷出走,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这并非因为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变强,而是因为国内市场的恶性“内卷”已经失控。以咖啡市场为例,国内一部分消费者不再看重星巴克的品质和口感,而是转向瑞幸咖啡9.9元的价格,或是蜜雪冰城、饿了么等平台补贴后的低价甚至免费咖啡,因为“喝完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能提神”。这种“不看品质,只看价格和效果”的竞争模式,让外资品牌难以盈利。博主形容这场恶性竞争是“国内的企业,真的拿刀子捅自己,硬生生地把外国人吓跑”,并预测如果这种“内卷”趋势不变,将会有更多外资消费品牌撤出中国。

对于外资持续撤离,部分舆论高举“爱国”大旗,认为这是本土企业的胜利。但这位博主认为,外资进入中国时,带来的先进工艺、生产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对中国经济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让人最担忧的是,随着这些外企撤离,中国本土的相关行业标准,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也会随之下降,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警惕的事情。

以下是今年以来,已确认退出或大规模收缩在华业务的外资名单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三菱汽车、TOTO、IBM、微软、上汽大众、宜家、松下、佳能、藤仓集团……台湾颇具知名度的财经媒体《今周刊》曾报道,若观察年度数据,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流入曾长期增长,并于2021年攀至历史高点3,441亿美元。然而,这波增长自2022年戛然而止。到2024年仅剩186亿美元,创自1998年统计以来最低,年减幅高达64%。自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外资流入总量骤减逾9成。一位有外企经验的员工坦言,外资企业通常提供较完善的社保、节假日与员工沟通机制,对许多一线工人来说,这种“制度感”难以在本土民企中复制。外企撤离的背后,不只是工资问题,而是整个职业路径的崩塌。

 3、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  中共砖家惹众怒

8月7日,有关“专家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的话题,引发舆论的炮轰。

据陆媒报道,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公开在电视节目上表示,养老规划的核心是“时间杠杆”,因此最好10岁就开始存养老金。阎志鹏用三胞胎案例说明: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10岁开始每年存1万元,连续6年,65岁时帐户馀额344万元;16岁开始每年存1万元,连续9年,最终为293万元;25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40年,最终仅280万元。阎志鹏鼓动,“越早启动,复利效应越惊人。”

阎志鹏的上述言论立刻引发巨大争议,一是10岁儿童投保的钱从何而来。此外,阎志鹏的“收益假设”脱离现实,8%的年化收益率被指过于理想化。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普遍低于3%,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更存在巨大的风险,别说实现8%的年化回报,能不能保本都是一个问题。许多网友对“国产砖家”的建议冷嘲热讽,“8%的复利?这是哪个砖家说的?你问问银行,哪家有8%的复利,如有,存款基数是多少个亿呢?一天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笑死了,现在普遍存款利率也就1%几,最多2%几,哪来存款利率的8%。”“笑死,他默认都出生在富二代,我上学时口袋不超过5块,压岁钱不超过300元,还都上交父母,谁给我一年1万。”“连10岁的孩子也不放过。”“这不是针对10岁孩子,这是要10孩子的他爸妈他爷奶的命,来保证资本20年、30年后还有钱赚。”“请问专家:每个孩子10岁时存养老钱,钱从哪来?你以为都像你一样工资花不完,现实是什么,你来基层体验过群众生活吗?”“只考虑年化收益,咋没考虑物价指数呢,还有就是,现在上学就业娶媳妇的钱,还捉襟见肘,怎么考虑孩子的养老。再就是如果有条件的父母,给孩子养老,那他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正常养孩子都困难,哪里还有钱给小孩存养老钱?自己养老钱都还没著落,不会建议就别建议了。”“中国人真可怜,时时刻刻都在为养老做准备,孰不知活到哪天都是命。”

此外,中共最高法院近日发布的强制缴社保的司法解释也引发网友的热议,企业主和打工人都对此规定提出质疑。有网友质问:996、欠薪、外包等违反劳工权益的事情比比皆是,当局不管,为什么只对社保这么严格?该司法解释称“参加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不得通过协商免除”。该解释自9月1日起,全中国范围内实施。

有很多小企业主称,由于当局征收各种税费太高,小企业本就盈利微薄,如果在这样强制缴社保,会让很多小企业倒闭。还有一微博网友发帖说,关于这件事问了开小工厂的表哥,表哥介绍,“50人厂子一年多掏113万,500人厂子多430万。补缴不算完,每漏缴一年还要赔员工1个月工资,工人一告一个准。规矩是好的,可当下勒死了一批人”。还有网友质疑,中国人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到处“996”工作时间,双休享受不到,拖欠工资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如果维权,当局不仅不保障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反而帮助企业打压维权的人。对给老百姓发钱的事,一点也不关心,对于让老百姓交钱的事情,真是煞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