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女性的游戏”:加害者是如何成魔?
性诱拐、校园偷拍、迷奸,甚至是将异物塞入女性私密处......
被称为“台版N号房”的“创意私房”案件,曝光20万部非法性影像,受害者超过4000人,年纪小至小学生,遍及台湾、中国大陆、港澳及马来西亚等地。犯罪者来自台湾各行各业,包括知名主持人黄子佼。
这些获罪来到社工辅导教室里的犯罪者,却没有如外界想像中的“变态”和不服从,反而表现得像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普通人”。
六年来,丁映君接触超过600名儿少性影像犯罪者,他们顶多35岁,有的甚至刚成年,一脸稚嫩,说话时无法对着她的眼睛。他们表现恭敬、也有同理能力,多数人却从未想过这些犯行会造成对方痛苦——因为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场网络游戏。
“女性被物化为‘猎物’,参与者的同理心在网络被抑制,专注在征服,抓到、偷到、得到、打到目标。”
今年七月底,台中地检署起诉多名“创意私房”重要干部以及贩售者。这已是台湾检调第四度侦办“创意私房”,去年其发动台湾史上最大规模儿少性剥削搜查,查获包含“创意私房”在内数个网络社群近400名性影像犯嫌。
当他们被拉回到现实世界,不少年轻男性坦言“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走到这里”。这也让社工和检察机关不禁问:该如何防止下一个加害者“成魔”?
台湾艺人黄子佼透过“创意私房”购买超过两千则非法儿少性影像。
萤幕后的真实身份
数位性别暴力犯罪是台湾社会当前严峻议题。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统计,台湾有近六成民众曾遭遇过数位性暴力,其中有一成民众曾遭遇偷拍、诱拍、性影像遭散布等性影像暴力。
台湾最大的非法性影像网站“创意私房”案件震惊全社会,2024年检方一次性查获超过116名“创意私房”成员,包含多名重要干部。
台中地检署承办检察官陈祥薇向BBC中文表示,该案多数犯嫌清楚分别现实生活与网络行为,他们有份正常工作、没有犯罪前科,职业分别为科技业工程师、服务业人员、老师、公务员、军人,甚至还有基层警察。
去年侦办期间,陈祥薇经历两名犯嫌畏罪自杀,其中一人是教职,在其领域有一定名望,难以承受犯行被揭发。“也有人从头到尾都认罪,态度配合,但在网络真的非常坏,会叫受害者去死。”
这些平日看似“无害”的人,犯下的严重罪行包括以性诱拐、诈骗、网络约会、性交易等方式拍摄取得受害者的性影像,及以迷药性侵女性、胁迫女性女童学狗爬、拿针刺穿身体、异物塞入私密处等。
在第一线协助政府实施辅道教育的社工丁映君,这几年都试图了解这些犯罪者的动机、进行矫治并预防犯罪,“犯罪有受害人、有加害者,他们像拼图的不同块,要拼全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
她告诉BBC中文,自己原预设会见到不服从、态度恶劣的“变态”犯罪者,而非这些坐在教室最前排、显得不安的年轻男人,“我很讶异,也产生了好奇,他们就像我们身边任何的普通人。”
丁映君指出,其学员背景多元,不少拥有高学历,而且都偏年轻,“样态令人担忧”。
“创意私房”相关性影像犯罪在台湾引起广大讨论。
盛大的“猎女”游戏
“网络”为犯罪者打造了另一个世界。
台北地检署检察官林岫聪告诉BBC中文,这些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男性,在网络形成“共享价值观跟规则的社群”,藉此紧密、隐密运作多年。
这些社群拥有庞大参与者——“创意私房”付费会员估有5000多人,Telegram或脸书上的群组跟社团则动辄有四、五万名以上的成员。
丁映君观察,如今强调“网络社群”运作的性影像犯罪使其与过往案件有所不同,产生“游戏化”的特质。
在这些网络空间,成员间有着高互动性,贩售和散布非法女性性影像的贴文或信息底下,他们彼此留言、分享、呼朋引伴;某些群组的散布者甚至会“预告”即将发布的女性身份,让成员肉搜窥探,并鼓励参与拍摄,或“点菜”想看的类型或特定女性。
“讨论哪一个人漂亮、身材好,或很难搞、照片很难拿到,大家就来猎取,看谁可以抓到,谁就是赢家。就像打电玩,他们在主导这个游戏。”
有犯罪者自陈,其透过网络交友、恐吓女性拍摄裸照,其随机下手带来的刺激,跟如“破关”般的成就感,让他乐此不疲,“他认为很轻易能成功,不上钩就换下一个对象,可以不断玩下去。”
实际接触学员时,丁映君发觉他们表现恭敬、也有同理能力,与网络行为有巨大落差;多数犯罪者更都曾告诉她,他们从未想过这些犯行会造成对方痛苦。
丁映君分析,在这些网络社群,女性已被物化为“猎物”,参与者“不需要同理心”,只需专注在征服——“抓到、偷到、得到、打到”目标,其行为展现心理学上的“网络去抑制效应”,由于匿名性、感觉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遂表现出比现实生活更具攻击性的行为,形成“以父权为底的游戏”。
她也指出,这些社群还流行“抓内鬼”(指将影像外流者),透过这个“游戏规则”,他们建立认同、辨识“同伴”,还具有高娱乐性。
在“创意私房”等非法网络社群,女性被视为“猎物”。
“无名的怨恨”
分析这些犯罪行为背后动机,多名专家都指出,性影像犯罪案件类型多元,有人单纯为金钱利益,也有情感纠纷、将性影像作为武器报复者,但深层原因仍来自台湾社会的父权结构与厌女文化。
暨南大学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学教授王珮玲向BBC中文表示,“创意私房”和相关性影像犯罪者通常有“厌女”倾向,他们自卑,在现实生活无法靠外表或社经地位获取爱情或性,对女性有着“无名的怨恨”。
王珮玲长期关注性影像暴力,近期与团队访谈近20名已入监服刑的性影像犯罪者,其中也包含两名“创意私房”成员,探析其犯案动机与目的。
“创意私房”最受欢迎的“商品”,就是以网美为主角的影片。这些犯罪者以应徵模特儿工作、网络聊天等诈骗手法,取得其性影像。
王珮玲说,多名受访者自陈,在猎骗这些有名气、形象良好女性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平常无法体会的“权力”与“控制感”,除了性快感,还同时得到成就和心理满足。
她其中一名受访者是“创意私房”知名贩售者,专门偷拍名校女学生如厕,其除了在校园随机拍摄,更会选定受害人,追踪其行程、尾随其进入厕所拍摄。
该犯罪者只拍摄“成功又进取”的年轻女性,影片重点不在受害者的外貌身材,而是藉由拍摄其私密处,“窥视了对方的秘密”,“他平常不可能接触到这些女性,可是现在却能掌握对方隐私,而且只要他想,就能羞辱并毁掉对方。”
“网络”抑制这群性犯罪者的同理心,给予他们权力与快感。
提升地位的“社会资本”
遭受偷拍或诱拍性影像的经历,使这些女性产生难以平复的创伤——她们无权决定自己的身体被谁观看,失去发声的“资格”。
多名“创意私房”受害者曾告诉媒体,其私密影像被反复贩售及传布,使生活受严重影响,包含遭网络霸凌羞辱、被跟踪骚扰,成为二次犯罪目标等。为了停止伤害,有人休学、辞职,或整形以不被辨识为影片主角,不少女性甚至尝试自杀结束一切。
检察官陈祥薇去年大规模搜索“创意私房”,她发现事态比想像更为严峻,不少犯罪者起初仅购买、观看影片,但在这“圈子”待了太久,不只更加沈迷,也对犯罪习以为常,进展至更严重犯行。
陈祥薇说,侦讯时不少人向她坦言行为错误,却都说自己“停止不了”——有些人从观看合法的成人色情内容开始,逐渐寻求更刺激、更禁忌的内容;也有人意识到行为会带来负面后果,仍然继续进行,更有人“看久了就想试试看”,遂行偷拍及诱拍女性。
学者王珮玲访谈的犯罪者,有些人也非一开始就贩售非法性影像,其中一人从小学就有偷窥和偷拍癖好,原本只是个人兴趣收藏,参与社群却强化了他的犯行。
“他觉得自己拍得这么好,要向外炫耀,这些影像已不只是物化或性化女性,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资本’,”她指出,有名气或高社经地位女性的性私密影像,是“创意私房”的“稀有资源”,成为他们彰显“能力”、提升地位的工具,“他最后真的成为了成员口中的‘台湾第一’”。
犯罪者在非法网络社群获得同侪认同与崇高地位。
沈迷于“权力”
这些社群中,偷拍和诱拍者被称为“大大”,意旨“大神”,享有特殊尊崇。
有人向王珮玲坦承,自己活得平凡,只是一般打工族、情感也缺乏慰藉,吸引女性、让对方一步步掉入陷阱很有“成就感”,推崇跟声望也给他莫大肯定,“他们不一定很失败,就是很普通、不起眼的人,但在创意私房中名声响亮”。
王珮玲观察,这些诱惑跟奖励“就像无底洞”,让他们沈迷其中,“他们白天有正常工作,但每当晚上到家,有压力、心情不好或寂寞的时候,手机就拿起来滑,心神投进去后,那个晚上就不寂寞了。”
还有受访者几乎“成瘾”,每天下班后要滑七、八个小时的交友软体,有时为了发展关系,有时为了骗取照片,“自己也搞不清楚真正目的,就是空虚,闲下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社工丁映君认为,这也是他们难以放下的“权力”滋味,她所辅导的年轻男性多不善与人交际,生活不如其意、有所匮乏,“他们对现实生活感到痛苦,孤单、寂寞、冷,工作或任何原因要听命于人熬日子,这里才是他们的‘真实’,才有快乐跟成就。”
曾有学员告诉她,获取对方性影像让女同学对其言听计从,“要她做什么就做什么”。
也有学员成长于台湾传统家庭,父系长辈无法接受其罹患精神疾病,认为其不够阳刚、有男子气概,而被排斥跟压抑,“他说拍摄女性裸体,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像个男人’,展现力量。”
社工接触的这群性影像犯罪者在现实生活并不如意。
将犯罪者拉回现实
2024年中,台中地检署启动与刑事局、各县市刑事警察大队启动台湾史上最大规模儿少性剥削搜查,查获包含“创意私房”在内数个社群近400名性影像犯嫌。期间台湾数位发展部也依法封锁“创意私房”网域。
检察官陈祥薇对96名购买持有“创意私房”非法儿少性影像的人提起缓起诉,日前更依《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及《组织犯罪防制条例》起诉3名“创意私房”核心干部,及2名提供贩售其偷拍性影像的犯嫌。
陈祥薇表示,当时购买儿少影像尚未提高刑度,但光是将他们逮补到案,就能及时“将他们拉出来”,防范其持续深陷、衍生更严重犯行,同时也能“给这个圈子恐慌感”,遏阻性影像持续散布,产生警示作用。
“创意私房”多数犯嫌有份正常工作,包含工程师、老师、公务员、军人,甚至基层警察。
林岫聪曾于2021年逮补多名“创意私房”干部,对其运作十分了解。他指出,这群犯罪者最早期以破解“无名小站”网美相簿起家,“一开始是好奇刺激、满足性欲”,但渐渐有了野心、企图长远发展,“创意私房”自2012年成立,“经营就像一间公司”。
其当时调查发现,“创意私房”收益超过新台币3,000万元。
林岫聪解释,“创意私房”犯罪者透过紧密合作、创造收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管理者:以创办该网站、外号“老马”的男子为首,负责网站运作、后制影像、管理帐目及付款给制作者等。
制造者:负责“供货”在创意私房贩售,其在平台被称为“原创者”,其直接或间接面对受害者拍摄影像。
购买者:即会员,经过审查及预缴约8000元新台币(1800元人民币),浏览并购买该平台内容。
目前“创意私房”已停止营运,但由于该网站网域架设在海外,台湾检调仍未查获“创意私房”的管理者“老马”,相关调查仍在进行。
时任刑事局科技犯罪防制中心主任林建隆告诉BBC中文,“创意私房”有关的儿少性犯罪需要更多跨国合作跟司法互助,“这类犯罪不会消失”,如今犯罪者可能会更加小心,移到难以监管的Telegram或暗网,“但我们还是要加强吓阻力道,减少其犯罪次数跟人数,告诉他们我们还是有办法抓到你。”
学者王珮玲也表示,严格执法能有效打击这类犯罪,“以前他们以为没人知道、警察不会来”,唯有犯罪行为曝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控力量才有机会介入,犯罪者也能在面对司法裁罚后,透过矫治及相关教育辅导,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
她访谈的犯罪者中,就有回归正常生活者,其与警方保持联系,“家人也都知道他都在房间里做什么了”,对方告诉她不会再犯相同错误,如今转向经营合法的成人色情平台,清楚明白法律界线“不应跨过”。
专家认为,严格执法才能有效打击新兴的性影像犯罪。
从“加害者”端预防犯罪
台湾政府为全面性应对数位性别暴力问题,修订《中华民国刑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以及《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法》这四部法律,于2023年正式施行,将性影像犯罪者系统性纳入司法及社政体系中。
2024年,台湾有360件经判决确定的数位性别暴力案件,其中违反未经他人同意无故摄录其性影像罪,占76.2%;台湾卫生福利部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281人《儿童与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接受辅导教育。
在辅导前线的社工丁映君认为,台湾社会必须更积极面对性影像犯罪的问题,这些犯罪者经过司法处罚,终需“回归社会”,了解其动机目的、进行矫治并预防犯罪,是整体社会的责任。
她指出,台湾政府对性影像犯罪者的教育辅导制度仍须强化,目前由地方政府委外社福团体执行的辅导教育,仅列出讲解法律、情感教育、训练同理心等要点,由承办人自行规划课程,欠缺完善且统一的教材。
目前台湾政府对于性影像犯罪者的处遇方式也并不一致。针对偷拍儿少的犯罪者,得以《儿童及少年性剥削防制条例》施以辅导教育,但若其拍摄对象是成人,因为不是《性侵害防治法》规范的重罪,便没有任何处遇方案。
检察官陈祥薇指出,台湾针对成年人下手的偷拍犯罪相当严重,是“创意私房”最大宗的犯罪类型,其中也不乏疑似“成瘾”而需要接受治疗者,她认为应尝试与医疗院所配合,评估这类犯罪者是否需要医疗介入及后续追踪查访。
检察官林岫聪也指出,其过去起诉的“创意私房”知名偷拍犯,就曾在法院审理期间再度犯案,“我个人认为他需要医疗协助,”多数偷拍犯的情况,并非施以裁罚或监禁就能解决,“关完回到危险环境中,他有没有办法克制欲望?”
被称为“台版N号房”的“创意私房”性犯罪者正接连进入司法程序。
丁映君强调,从“加害者”端着手,才是积极预防犯罪的方式,随着犯罪者年轻化,已衍生更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台湾涉及性影像犯罪的少年犯正在增加。
“我们不能只叫受害者小心,而是要教育他们不要成为加害人。”
她解释,这些年在辅导现场,不少年轻男性告诉她,“不知道自己走么会走到这里”,在他们犯下严重罪行前,身旁没有能倾听他们、与其聊聊内心的对象,台湾政府需投入更多资源于前期预防,包含情感教育、性平教育及相关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