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消费观转型:从省钱妙招到理性期待

商业文章 2025-08-06 11:30+-

2025年夏天在经济不确定性与消费信心疲弱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家庭正逐步重塑自身的理财与消费方式。虽然部分富裕人群对宏观经济仍持保留态度,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中产阶层选择用更理性、更轻松的方式调节生活节奏,其中省钱理念的普及正悄然塑造新的消费趋势。

在传统的节俭观念之外,如今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将省钱与获得快乐结合。以近年来爆红的神秘盒子(又称盲盒)为例,不同于奢侈消费带来负担,这类产品以低价、未知和惊喜机制吸引大批年轻消费者, 以低价就可获得名贵手表。

除神秘盒子外,拼团购物、闲置交易、月度预算App等方式也广受欢迎。尤其在18至35岁群体中,省钱不再意味着压抑或“捱日子”,而是一种风格化的生活策略。他们将理性消费当作自我管理的一部分,用数字工具掌控开销,在保有品质感的同时保持经济弹性。这种现象在社交平台上被称为“松弛感生活”,展现了新一代消费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的积极回应。

富裕阶层对经济谨慎乐观,中产人群更重实际

奥纬咨询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22%的中国富裕阶层在2025年5月对经济持负面看法,略高于2022年10月疫情政策放松前的21%。尽管如此,许多中高收入群体并未全面缩减消费,而是将支出重心从奢侈品牌转向更能即时带来幸福感的项目,如海外旅行、家庭娱乐或疗愈性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18至28岁的年轻人情绪波动最为明显,但也最愿意探索“花得其所”的新方式。他们不再追求过度物质化的生活形态,而是关注长期的稳定感与心理安全。相比之下,30至44岁的调查对象则展现出更高的经济信心与财务安排成熟度,这与其积累的资产与工作稳定性密切相关。

旅游恢复与外部世界重新连接

尽管国内经济数据仍显温和,国际旅游的恢复为部分富裕群体带来了新的心理慰藉。奥纬咨询预计,2025年将有37%的中国富裕人群出境旅行,高于疫情前的32%。在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更多人偏好前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相对距离较近、文化相近的亚洲国家,以降低出行不确定性和风险。

旅行之外,家庭消费也在慢慢回暖。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预算投入到教育、医疗、生活设施优化等中长期方向。这些支出虽不显眼,却直接反映了中产阶层在维持生活质量与追求财务稳健之间的平衡取向。

结论

当经济处于震荡期,消费者的态度也随之转型中国家庭正用一种“谨慎而有弹性”的方式迎接未来,虽然宏观经济信心尚未完全回暖,但个人生活层面的细节选择,正在描绘出另一种积极图景。这一波消费结构的转变,既是对现实的不确定回应,也是数字时代背景下新型生活方式的演化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