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铁饭碗到异国公务员 走进新围城?
虽然今年高考清北光环不再,考研人数也开始出现回落,但唯有考公人数只增不减。
据华图教育的统计,今年公务员联考扩招明显,全国有23个省份计划招录16.6万人,比去年多了1万2千多人,增长超过8%。
同时,这23个省份的省考报名人数也超过了530万。按照往年的实际考试比例来看,今年实际参加笔试的人可能会超过400万,平均报录比约为 24:1,即每24人竞争一个岗位。
随着国内考公越来越卷,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在海外留学的留学生,开始上岸国外公务员。
Sue的转轨人生
去年,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分享了一位当地华人公务员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Sue,是江西财经大学毕业生,后来她来到英国继续攻读了金融方向的硕士学位。
回国后她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虽然这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工作三年后她却决定辞职,前往南半球的新西兰,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Sue选择进入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攻读旅游管理方向的graduate diploma(学士后课程)。
图源:维多利亚大学
这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项目,专门为已经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提供跨专业学习的机会。
简单来说,它浓缩了三年本科学业的核心知识,用一年时间帮助学生完成转型,既可以为求职铺路,也能作为继续申请硕士的跳板。
Sue之所以选择旅游管理,是因为她认为新西兰旅游业非常成熟,而中国又是新西兰旅游的重要市场,觉得自己在语言和沟通方面有优势,对未来的发展比较有信心。
说起旅游管理,我们常常会想到“导游”“地陪”,但其实新西兰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商业化、政策和可持续发展。
图源: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
Sue回忆说,在课堂上,他们要为斐济设计一个结合可持续理念的虚拟现实酒店项目,还要亲自到博物馆调研运营流程、撰写商业策划案。
课程强调的是实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旅游景点的知识。
课程结束后,Sue进入新西兰的游客信息中心工作,开始接触到会展策划和地方项目管理,也逐渐熟悉了当地政府的运行机制。
她一步步积累经验,最终顺利进入新西兰贸易发展局,成为一名公务员。
成为新西兰公务员后,她Sue不仅参与了总理访华代表团的项目协调工作,还与驻外使领馆、商务代表团密切配合,参与国际合作与政策推广。
与传统朝九晚五的打卡式上班不同,新西兰公务员更重视成果和效率,远程办公也很常见。
图源: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
Sue常常在气候宜人的奥克兰远程办公,在工作之余,她还作为志愿者在国家博物馆做讲解,参与各类文化活动。
她认为,新西兰的职场虽然也有竞争,但整体氛围不内卷。大家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盯着别人做了什么,也不会为了KPI或资源搞内耗。
“比起银行职员这个铁饭碗,现在的我能不断学习、跨界、连接,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
无国考、不设限
华人扎堆新西兰公务员
Sue的经历非常吸引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选择移民新西兰,成为公务员已经是一种新趋势,但是这可能是从一个围城走到另一个围城。
和亚洲国家相比,新西兰公务员体系更加开放,没有统一的国考,也没有明确的门槛,有工签的外国人,只要符合学历、经验、英语能力等要求都可以公开应聘。
新西兰政府官网会发布所有岗位信息,申请流程透明,每位候选人都需通过筛选和面试,最终择优录取。
图源:新西兰政府部门招聘网
政府部门还可以作为雇主为外籍人员担保签证,为想要长期留在新西兰工作的华人提供稳定路径。
从薪资来看,新西兰公务员这份工作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根据2024年数据显示,新西兰中央政府公务员的平均薪资首次突破10万纽币,约合45万元人民币。
截至2024年6月,整个公共服务部门有63,537名员工,总薪酬支出达64.7亿纽币,和2023年相比增长了3.3亿。
公务员平均工资为101,700纽币,中位数为88,900纽币,年增长率达到5.4%,远远高于私营部门的3.6%。
图源:新西兰政府网
从职位来看,管理人员年薪最高,平均达到163,800纽币,其次是政策分析师,121,400纽币。
公共服务委员会部门的平均年薪达155,000纽币。部分新设机构比如新西兰投资局和监管部,平均工资分别为149,200和148,800纽币。
而收入较低的岗位主要是基层和行政类职位,比如呼叫中心员工平均年薪66,300纽币,行政职员为76,500纽币,检查员与监管人员为77,800纽币。
其中,社会发展部员工平均薪资最低,只有91,400纽币。
图源:新西兰政府网
公务员薪资相对稳定,但奖金并不丰厚,2024年,只有6名员工获得一次性奖金,平均金额3100纽币。
而在2005年,有约20%的公务员,大约8000多人获得平均2600纽币的绩效奖金。
奖金的比例和当年执政党的政策有关,比如这些年工党执政期间,奖金比例在近年持续下降,缩减明显。
晋升方面,新西兰公共服务委员会实行明确的分层等级制度,从Tahi(管理员)、Rua(助理协调员)、Toru(顾问)、Whā(高级顾问)逐级上升,每个级别还细分了不同的薪酬等级。
图源:新西兰政府网
2022年的薪酬区间显示,Tahi级别年薪为45,600至60,915纽币,Whā级别为99,200至134,000纽币。
更高级的管理岗位,比如Rima至Waru适用于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年薪可以达20万纽币以上。
例如,环保部部长级负责人Penny Nelson薪资增至495,000纽币,卫生局前CEO薪酬高达895,000纽币。
新西兰公务员体系开放透明、薪酬优厚,为华人移民提供了稳定路径,但这是否是一条理想的逃离内卷的道路,就见仁见智了。
华人在新西兰体制内
被困在玻璃天花板下
在很多人印象中,公务员是稳定的代名词,新西兰的公共服务系统确实也具备一定保障性。
虽然成为新西兰公务员有很多优势,但和国内的金饭碗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很难打破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
比如由于英语能力不足所以在会议上发言和表达能力稍逊一筹;对于新西兰本地文化和职场交流不熟悉;缺少当地公务员系统的人脉等。
而且这些隐形门槛将会直接或间接体现在晋升和薪资上。
图源:RNZ
根据新西兰公共服务委员会2024年发布的报告,亚裔员工在新录用公务员中的占比高达23.2%,是自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
尤其在人口结构更为多元的奥克兰,亚裔已经占到了公共服务部门员工总数的 30.2%,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
从这些数字上看,似乎亚裔已经碾压其他族裔,成为新西兰公务员体制中的关键,但实际上却并没有那么乐观。
数据显示,亚裔进入中高层管理职位的比例仍然很低。
以新西兰商业、创新与就业部为例,部门总人数有6430人,其中亚裔员工接近1500人,占比接近1/4。
但是在部门最高的1至3级管理层中,只有1名亚裔员工。也就是说,99.9%的亚裔员工只不过是基层岗位,职业天花板很难突破。
图源:RNZ
其他部门的情况也类似,社会发展部中亚裔员工比例接近20%,但管理层占比只有4%;司法部中13.1%的员工为亚裔,没有一人担任领导职务;只有自然环保部亚裔员工虽然只占5%,但在2级与3级管理层中占比高达4%。
这种不平衡还体现在薪资差距上,2023年,亚裔公务员的平均薪资比非亚裔低了 13%,是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差距。
新西兰商业、创新与就业部亚裔员工的薪资差距高达18.7%,太平洋岛裔为20%。这和2022年的12.4%相比差距变得更大。
总体来看,新西兰公务员体系既具备稳定性,又鼓励专业发展。但晋升难度、薪资结构、少数族裔的代表性等议题,仍在不断被讨论与挑战。
对于中国年轻人而言,若抱有长远规划、有语言与专业优势,新西兰公务员无疑是一条值得尝试但不能小看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