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秘辛”何以甚嚣尘上

华尔街日报 魏玲灵 2025-07-29 20:04+-

  几个月来,海外关注中国动态的圈子一直在热议一种再度浮现的传言:据传中南海出现了政治危机。

  这些传言虽缺乏证据,却非毫无意义的杂音;它们是习近平治下的政治体制日益不透明和个人化的一种体现。

  有传言称习近平的权威正受到中共元老的挑战。催生这些传闻的,是他5月底至6月初有两周时间未公开露面,以及他最近做出的不参加本月的金砖国家(BRICS)峰会的决定。习近平此前连续出席了12届金砖国家峰会。

  虽然这些情况值得注意,但远非能证明习近平权力受到威胁的证据。事实上,它们可能指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情况。正如我的同事王春翰(Chun Han Wong)上周所报道的,作为中国历史上出访最多的领导人,习近平近年来已大大减少了他的国际行程。

  王春翰的分析显示,习近平曾经频繁出访,在新冠疫情前平均每年访问14个国家。在2014年,他出访的国家数达到20个的峰值,到2024年已放缓至全年仅出访10个国家,今年上半年仅出访了五个国家。

  任何解读中南海内部情况的尝试都需要抱持极为审慎的态度。现年72岁的习近平可能只是在下放更多的日常工作。

  毕竟,这位减少了海外出访的领导人仍在主持高层会议、在北京接待外国领导人,并占据着国内官方媒体的头条。这些都很难说是一位领导人正在失势的迹象。

  “固有特征”

  尽管如此,这些解释还是未能平息外界的热议。此类传闻之所以持续流传,并非因为它们一定是真的,而是因为在一个建立在高度保密和集权控制之上的体系中,这种传言听起来有可能是真的。

  “传言是中国体制的一个固有特征,”中国政治学者、《党的利益在第一位》(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一书的作者唐志学(Joseph Torigian)说。该书是一部关于习近平父亲的传记。“而且人们愿意相信的那类传言更容易传播。”

  那么,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问题不在于是否正在发生政变,而在于中南海这个黑箱为何总是催生如此疯狂的猜测,以及最新一轮传言揭示出笼罩习近平治下中国的深层焦虑。

  最根本的原因是,信息真空会助长猜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共已经系统性地拆除以往时代存在的有限透明度和反馈渠道。

  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公布其5月份是否举行了月度会议——这种偏离以往惯例的做法在习近平的第三个任期内已变得越来越常见。官方的沉默引发了大量的猜测。中共中央政治局是一个由24人组成的机构,位于中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此外,中国政治中有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传言可以成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由那些意图在民众中散播疑虑、破坏领导人威望的人放出。

  唐志学指出,前中共高级领导人赵紫阳曾描述过一种政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高层领导人之间不会公开挑战对方,而是会通过背后捅刀子和散布谣言来占得上风。

  据历史学家称,赵紫阳曾向他的助手表达过对这种两面派政治文化的不满,在这种文化中,对手会当面认同他,但在背地里搞破坏。赵紫阳是中共的改革派领导人,因同情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者而被清洗。

  无法知晓这种情况是否是近期有关习近平的传言幕后的推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传言并非凭空出现。习近平永无休止的清洗运动得罪了许多人,而且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一场持续已久的房地产危机、严重的工业产能过剩和高企的青年失业率。

“中南海秘辛”何以甚嚣尘上

 图片来源:Evaristo sa/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当人们感受到这种经济痛苦时,他们就会寻找替代方案。因此,这些传言可能反映了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即“不明智的”政策正受到挑战,或者领导层的更迭可能会带来转机。

  归根结底,相较于这些传言的真实性而言,它们持续存在所揭示的问题更加重要。它们揭示出体制的不透明正在滋生猜疑,也反映出公众对改变的渴望。在当今的中国,这是一个值得倾听的故事,无论它是公开宣告,还是私下低语。

  • 最新评论
  • lary

    他赖在那里不滚蛋,有不能够公开的说,所以就只好瞎猜了

    屏蔽
  • 焦苏俊

    文章分析的很客观,不像什么李沐阳、晓说家、老灯之流,就知道整天传播不实或者自己杜撰的消息。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