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友珍藏亲笔信 李克强最后遗言首度公开
1、密友珍藏亲笔信 李克强最后遗言首度公开
前中共总理李克强的真正死因仍是未解之谜。今年6月网上疯传他死于谋杀,大约两周前,旅居美国的前上海企业家胡力任透露,李克强可能死于水中“电击”。7月23日,胡力任再爆料,李克强的密友在李克强去世3个月后,将一封李克强在预感到危险时写下的“致全国人民公开信”交给了胡力任,该信件将成为揭示李克强非正常死亡真相的重要线索。
据胡力任透露,李克强离世前曾亲笔写下一封信件,准备向全国人民公开发布。在信中,李克强流露出对个人安危的深切预感。说明李克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已清楚地意识到危险正在迫近。胡力任说,李克强生前极为信任的一位密友,在李克强去世三个月后,2024年初主动联系了他,将这封信件的内容交给他,并恳请他妥善保管。在时机成熟时,向公众公开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胡力任坦言,为了保护这位重要资料提供者及其家人,目前不能公开他的真实姓名,不过他公布了这份信件的全文。
李克强在这封日期为2023年春月的信中写道,“我始终相信,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应只体现在高楼大厦与GDP数字的跃升,更应体现在人民是否真正拥有安稳的生活,有尊严的就业,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发展机会。现代化的成果,最终必须落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发展必须有温度,改革必须有回应,政策不能脱离民意,更应利于民生。”“我曾提到,中国人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回避责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根本。”
信中还写道,“我也曾经说过,人在做,天在看。这不仅是一句劝勉善良的话,更是我在岗位上始终怀抱的一种敬畏之心。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理应服务于人民,受监督于人民。我始终铭记那段全民抗疫的岁月,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全民考验。封控、隔离、焦虑与牺牲,深刻改变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轨迹。防疫是必要的,但在抗疫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另一面,过度封控可能伤及民生,信息不畅容易引发恐慌。压抑表达,则会积聚社会的不安。那段时间太多家庭在沉默中承受困苦,太多真实的声音未能被听见。回望过去,我们不仅要总结经验,更要勇敢面对教训。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在危机中主动倾听民生,修正偏差,而不是让人民在痛苦中沉默,在困境中无声。近年来,改革的动力在减弱,市场对政策与发展的预期出现波动,社会的声音在减少。这些变化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健康的社会应当鼓励讲真话,容纳不同意见,通过制度化的途径解决矛盾。如果一切仅依靠维稳与控制,那种表面的平静终究难以长久。”
李克强也写道,有人说我性格温和,表达克制,但我始终认为,这个国家需要更多说实话,办实事有责任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高喊口号的人。如果我的努力,哪怕只在改革中留下一丝空间,在市场中守住一丝机制,在社会中争得一点宽容,那我便不曾辜负肩上的责任。但我仍有遗憾,为了让你们的生活更加安心,制度更透明,言论更自由,这是我的歉意,也是我未竟的责任。
胡力任表示,自李克强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以来,他一直在通过曾经的社会关系,持续追查背后的真相。在这一年多的调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而他也接触到了一些极为关键的知情者、信函等重要资料。这些资料,他将会在未来陆续向公众披露,让所有关心此事件的朋友们了解真相的全貌。今年6月,李克强被披露死于谋杀。之后有爆料称,李克强妻子程虹向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陈情,讨要李克强的死亡真相。今年7月3日为李克强诞辰70周年,党媒《人民日报》在第六版刊登了纪念文章。
2、投票倒计时 台湾大罢免风暴来袭
台湾将于7月26日举行首次全国性立委罢免投票,24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与一位县市市长正面临下架的命运。这场台湾前所未有的大罢免运动背后引发的是民主与中共影响之间的激烈角力。
自2024年选举以来,民进党虽赢得总统宝座,却未拿下国会多数,形成“朝小野大”的政治格局。国民党与民众党联合掌控国会席次,导致执政党多项关键法案,尤其是国防预算,一再遭遇障碍。部分国民党立委也因在选后前往中国,与中共高层会晤,引发外界质疑其“出卖台湾” 。民间团体与民进党支持者担忧,立法院陷入僵局已严重影响民主正常运作,而这些被视为“亲中”立委与北京之间日益密切的联系,也成为此次罢免行动的核心焦点。而国民党与民众党高层,包括国民党主席与台湾市长等,纷纷出面反对罢免行动,批评这是民进党的“权力扩张”、对多党制的打压。与此同时,中共官媒与部分官方机构公开表达支持国民党,并抨击罢免行动属于“绿恐谋独”,引发台湾政府控诉中共干预其民主程序。有分析指出,这次台湾大罢免,实际上是台湾社会的公民意志,第一次和中共暴政的代理人产生短兵相接,直接的对撞,台海的局势正牵动全球目光。
3、深圳银行圈集体打假 楼市大雷将引爆
近日,深圳金融界掀起一场罕见的“集体打假”行动,近20家包括国有大银行在内的大银行密集发布声明,将矛头直指同一家贷款中介机构——鑫心惠邻深圳服务咨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明确否认与其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并提醒消费者警惕虚假宣传套路,谨防上当受骗。分析指出,更这个动作不仅揭开了金融黑产的冰山一角,暗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层风险与金融整顿风暴的来临。
近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约15家银行密集发布声明,集体澄清与不法贷款中介鑫心惠邻无合作关系。鑫心惠邻仅成立八个月就在深圳迅速铺开10家线下门店,并控股9家关联企业。他们大肆宣传,将与工行、中行、平安银行等“战略合作”的广告塞进小区电梯,声称能将贷款年化利率从4.5%降至2.5%,吸引大量消费者上门咨询。然而,其所谓的“低息贷款”实为需要企业资质的“经营贷”,且要额外收取0.2%至0.8%的服务费。陆媒报道,在小区电梯投放广告、假冒银行合作方进行营销背书,这实际上是助贷行业常见的获客手段,但相较行业普遍做法,鑫心惠邻的营销手法显得更为激进和大胆,鑫心惠邻目前还在营业中。面对银行排山倒海的质疑,鑫心惠邻近日发布公告称,因为不严谨占用了公共资源张贴银行标签,已经做了全面整改,没有和任何金融机构有合作,其将虚假宣传轻描淡写地称为“小插曲”。
为何近20家银行会罕见地集体发声,与鑫心惠邻“划清界限”?这背后有着更为复杂和紧迫的原因。博主“躺平叔”分析认为,因为鑫心惠邻过于明目张胆的虚假宣传,让银行面临巨大的声誉风险和潜在的法律责任。一旦消费者因相信其宣传而受骗,银行可能被牵连。银行明面上撇清关系,但在私下互相勾结,违规操作。但如今,当局必须考虑楼市下行的风险,这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深圳楼市低迷,房价面临加速下跌的压力。2020、2021年期间,大量经营贷在助贷中介的包装下违规流入房地产,成为炒房客的资金来源。如今这些贷款即将到期,随着房价下跌,作为抵押物的房产价值严重缩水。银行面临巨大的不良贷款风险,需要借款人补充资金或偿还部分本金。
据公开信息,2025上半年,深圳二手房市场挂牌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7月挂盘量已攀升至7.5万套,激增的供应量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深圳部分片区二手房价跌幅已超过10%,尤其是一些非核心区域跌幅更甚。“躺平叔”表示,这就像各大火车站、铁路系统跟票贩子、黄牛划清界限如出一辙,实际上他们是相互勾结,赚韭菜的钱。就如老百姓到银行办理业务,但是在窗口,银行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让你办不下来,或者不痛快地给你办。而消费者找了住贷机构之后,它都能顺利办成,当然它要收费。一旦风声收紧,台面下的关系就必须斩断。现在各大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居然说鑫心惠邻跟它们没有关系,并“集体打假”,这一切都指向一个正在酝酿的金融风暴,房价将加速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