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这一关键领域为何远远落后于马斯克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5-07-24 20:35+-

记录显示,中国两个最大的卫星互联网已发射的卫星数量还不到规划总量的1%,表明它们在占领太空通信领域上远远落后于埃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

在距离地球表面2000公里以内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被称为“低轨卫星”,它们正日益被视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作战和军事侦察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把星链视为军事威胁,中国企业已大笔投资两大卫星互联网的建设,计划总共发射近2.8万颗卫星。

建设进度之慢超出外界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企业尚未攻克一项关键工程难题。

“千帆星座”是中国计划建设的第一个卫星互联网星座,原定在今年年底前把近650颗卫星送入轨道。但记录显示,该星座的运营方——自从去年8月开始发射以来,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仅将90颗卫星送入了轨道。

另一个巨型互联网星座“中国星网”的进度更为迟缓。尽管其计划在未来十年发射约1.3万颗卫星,但目前的在轨卫星数量只有34颗。

据美国太空部队和收集太空数据的非营利组织CelesTrak统计,SpaceX目前有约8000颗卫星在轨,而且每个月都在扩大其领先优势。

中国官方对SpaceX保持高度警惕,早在马斯克于川普政府短暂任职之前,他们已经认定SpaceX与五角大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研究人员预言,星链将“深度嵌入美军作战系统”。在他们的设想中,星链计划的卫星将把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导弹预警拦截网络。

尽管星链定位民用,但其在乌克兰战争中已成为通信和协调无人机打击行动的关键。SpaceX不仅承接美国政府的卫星制造与发射合同(其中一些卫星将用于间谍活动,另一些则用于打击敌方目标和跟踪导弹),它还为其他国防承包商提供发射服务。

中国的航天机构和相关企业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长征八号一直被视为中国与SpaceX可重复使用火箭竞争的最大希望。

长征八号一直被视为中国与SpaceX可重复使用火箭竞争的最大希望。 Jiang Jurong/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与美国一样,中国也认识到了太空的国家安全价值。中国政府还积极扶植商业航天产业,并预计该市场规模今年将突破2.5万亿元。

据政府的新闻报道,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去年曾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但进展并不顺利。

中国尚未解决一个关键的火箭难题,而SpaceX已经解决了。

中国发射卫星速度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可靠、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中国企业仍在使用一次性火箭发射卫星。卫星进入轨道后,火箭部件落回地球或成为太空垃圾。

但为SpaceX发射卫星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更耐用,能部分重复使用。装有主发动机的火箭第一级可完好无损地垂直返回地球,为执行下次任务做准备。这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缩短了发射的时间间隔。

这项创新让SpaceX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据该公司数据,猎鹰9号运载火箭已执行了大约500次发射任务。

但在猎鹰9号开始发射星链卫星之后的六年里,中国公司仍未掌握火箭重复使用的技术。

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返航时必须能承受极端的高温。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追踪太空物体的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说,这种火箭需要稳定可控,能在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条件下重启发动机。

“问题不只是将它们回收,”麦克道尔说,“而是回收时,它们的状态足够好,能再次使用。”

没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并不是中国面临的唯一瓶颈。制造卫星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作,即使有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建立一个稳定的发射节奏也不容易。SpaceX花了好几年时间才解决了这些问题。但专家们说,是否能尽快解决可重复使用火箭的问题,对中国的低轨卫星星座的未来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出资研制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原本是为可重复使用设计的。但其研制者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放弃了那个方案。长征八号R型改进版运载火箭可能会“成长”为像猎鹰九号那样可靠的火箭,麦克道尔说。

中国政府已测试了近20个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装置。

另一个潜在的可供选择的发射器是中国蓝箭航天公司正在研制的朱雀三号运载火箭。该发射器去年进行了一次垂直起降试验,在今年6月的地面点火试验中,其发动机稳定工作了40秒。

第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天龙三号运载火箭,该火箭的研制去年遇到挫折。在一次本该是原地不动的发动机测试中,火箭意外升空,随后坠落爆炸。

过去十年来一直关注中国航天发射的记者安德鲁·琼斯指出,虽然中国的公司有可能最早今年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但要完成可靠的发射节奏仍需时间。

中国蓝箭航天公司研制的朱雀三号运载火箭。去年9月,该火箭进行了一次垂直起降试验。未来它可能与猎鹰9号运载火箭一较高下。

中国蓝箭航天公司研制的朱雀三号运载火箭。去年9月,该火箭进行了一次垂直起降试验。未来它可能与猎鹰9号运载火箭一较高下。 Visual China Group, via Getty Images

“他们需要解决一些问题,”琼斯说。

这并没有阻止中国推销卫星服务。

中国的航天企业正在国外招揽业务,因为有些国家的政府对依赖星链卫星存有戒心,或寻求更优惠的价格。

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正在与30个国家对“千帆星座”使用权的合同进行谈判。

去年,巴西的一名法官因该国与马斯克旗下的另一家公司X有争议,冻结了星链的当地财产,之后不久,垣信卫星与巴西达成了为其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协议。垣信卫星也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达成了互联网服务协议,并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一家子公司。

但垣信卫星的互联网服务尚未上线。确切地说,公司已发射的90颗卫星中有13颗没有进入预定轨道高度,原因不明。这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无法运行,麦克道尔说。

欧洲空间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若昂·法尔康·塞拉说,“在一个正在从自由贸易转向更保护主义、更注重自治权秩序的世界里”,目前正在进行的卫星互联网合同谈判或将成为经济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枚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从海南的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

一枚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从海南的一个发射场发射升空。 Luo Yunfei/China News Service/VCG, via Getty Images

一个国家是否与星链签合同的决定,可能会被视为“向美国或中国传递站队立场的信号”,他说。

中国今年的发射数量仍可能创下纪录。

中国的民营和国有企业今年上半年进行了30多次卫星发射,发射节奏比去年快。

据官方公告和美国太空军收集的数据,这些发射已将约150颗卫星和两个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的包括低轨、中轨和远轨卫星。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仍需加快发射的步伐。对用于互联网星座的卫星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公司有失去它们申请到的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风险。

据负责分配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联合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需要在成功申请到频率使用权后的五年内完成互联网星座一半卫星的发射,并在七年内完成全部发射。

中国的互联网星座距离完成这些指标还差得很远。完不成指标的公司可能会被要求缩小其互联网星座的规模。

尽管如此,专家们说,认为中国公司完不成任务是不明智的。中国通常在下半年加快卫星发射速度。而且技术突破可能会改变整个局面。

今年和明年可能会看到由星链主导的卫星互联网领域将出现更多竞争的信号,麦克道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