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环游记(12)——廷吉尔的生存之道
清晨的瓦尔扎扎特凉风习习,空气薄凉,月华似水,棕榈摇曳,东方喷薄欲出的红日已然蓄势待发,在大张旗鼓的朝霞簇拥下准备粉墨登场啦!
天际挥洒出几道玫瑰红,黛青色的天空逐渐透出些粉亮,于是空气中也便多了几丝温情暧昧的味道:沙含清露寒犹微,梦醒长庚天欲晓,淡月朦胧暖霞侵,明透棕榈思渺渺。
青蓝、暗紫、橘黄、赤红,这些排头兵、先锋队层层将东方渲染,而这所有的华丽铺垫,只为等待太阳神那最后的一跳。
天空用多情的笔调抹出温柔且暧昧的霞带,于是,即便几小时后就会变得干涸枯燥的瓦尔扎扎特此刻也变得异常妩媚和温润了。
东方的鱼肚白来不及正装亮相,西南天空已被喧宾夺主的彩霞辟为主场,朝阳依然深藏不露,谁能夺得C位就看谁更嚣张!
唉!这场本该完美的日出却没机会看了!因为守时的我必须走啦,去撒哈拉的大巴约定时间到啦,只好遗憾滴说goodbye!
从瓦尔扎扎特前往今日行程的终点——撒哈拉之门梅祖卡大约300多公里,不过按照摩洛哥公路限速规定,加之中途休息、进餐,最快也要七八个小时的车程。
出瓦尔扎扎特不久,便由N9公路转到N10公路沿达代斯河向东,左边是高大的大阿特拉斯山,右边隔河谷相望是撒哈拉沙漠与阿特拉斯山之间的赭红色戈壁荒原。
路边的公厕很有特色,不懂就问,看图识字,你认识写的什么吗?
行驶80公里左右,街心转盘的玫瑰花雕塑显示到达了传说中的玫瑰小镇——凯拉-姆贡纳小镇。
凯拉玫瑰小镇是隐藏于大阿特拉斯山脉中玫瑰谷的起点,这里以盛产引进自叙利亚大马士革粉红玫瑰以及精油等附属产品闻名全球,也是摩洛哥的一大特色名片。
据说每年五、六月的玫瑰节期间,这里就飘满浓郁的玫瑰芬芳,人们将这迷人的气息称之为来自天堂的味道。
古今中外,玫瑰都是象征爱情和点燃生命激情、充满愉悦和幻想的浪漫花卉,凯拉玫瑰小镇的人们总是及时地把玫瑰花朵晒干留住它的馨香,然后盛放在香薰陶罐中待价而沽。
来自各地的玫瑰花收购者徜徉在这花的海洋尽情选购。不久后,这些花瓣就将被运往摩洛哥各大酒店里,盛放在洁净的香薰瓷罐中,让每一位到达那里的客人,从呼吸永生难忘的玫瑰花香开始新的旅程。
凯拉小镇所产的优质玫瑰花瓣每2000公斤可用蒸馏法提取出1公斤的香精油,它和保加利亚玫瑰精油一同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香精油。
玫瑰香精油可广泛运用到香雾、香露、乳液、香水、香膏等产品,圣罗兰的巴黎香水、香奈儿的5号玫瑰中调、卡地亚的唯我独尊、伊丽莎白雅顿的第五大道......那独一无二的王者之香,无不让一亲芳泽的人心醉神迷!
这里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玫瑰小姐大赛,据说志玲姐曾受邀参赛,却因过于骨感,被当地以肥壮为美的评审标准所淘汰,只得含恨离去(估计贾玲姐来参赛方有夺冠可能哈!)风里飘着香,甜里裹着蜜,沐浴着芬芳,告别风情万种的玫瑰小镇继续前进。
大巴顺N9公路继续沿着达代斯河继续向撒哈拉进发,半个多小时后,荒芜渐渐消失,眼前开始出现簇簇椰枣树和密集的红褐色民居。
穿出沙尘弥漫的昏黄世界,前方,绿意忽然铺展于眼前。延绵的棕榈林如同一条翡翠河流,自沙漠深处蜿蜒而来,浓密如云如雾,绿得使人目眩神迷。
望见了绿洲,像一枚温润的碧玉嵌在粗粝的沙漠掌心。车子驶近,扑面而来的,竟是一股温润潮湿的空气,轻柔地拂过皮肤,瞬间洗去了长途跋涉的燥热和疲惫。
进入绿洲深处,景象愈发迷人。棕榈树层层叠叠,如巨大的伞盖,密密匝匝的绿叶在头顶交错,筛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粗壮树干上,累累椰枣垂悬,饱满而沉甸甸的,在阳光下泛着暗红、金黄的光泽。
绿洲中更显出勃勃生机,一条条水渠将活水引向各处,水流清澈见底,汩汩地流淌着,如同绿洲的脉搏,滋润着每一寸干渴的土地。水渠两边,青草和野花在湿润的泥土里疯长,显出绿油油一片。
小块的田畴精心排列着,如同绿洲的拼图,种满了谷物和蔬菜,在沙漠的怀抱中竟显出些田园的诗意。驴子的叫声和孩子们奔跑嬉闹的声音从林间深处传来,在绿荫和流水之上回荡,绿洲里一切生命仿佛都在水流的滋养下,欢快地跳跃着。
左上角是类似中国新疆坎儿井,由摩洛哥人发明的一种叫“赫塔拉斯”的地下灌溉系统。这看似平常的水渠,正是绿洲赖以生存数千年的灌溉系统的一部分——这套古老智慧的网络,如大地隐秘的血管,将高山的雪水精准地引向每一棵棕榈树、每一寸田地。绿洲里纵横交错的细流,如同生命脉络般滋养着这片土地,它们并非自然恩赐的随意流淌,而是人类与沙漠搏斗千年,以智慧、汗水与协作换来的生存秩序。
清浅的小河缓缓流过土黄色的河谷,黄沙和植物都在贪婪地吮吸着这来自阿特拉斯山珍贵甘甜的冰雪融水,一群头裹纱巾的柏柏尔妇女也趁着阳光丽好,在河边清洗着衣物。
绿色的林带蜿蜒在河谷,当视野中的萧瑟和荒芜被一片开阔的绿洲平原所取代,大团大团的绿意簇拥着鳞次栉比的卡斯巴斯建筑群出现在眼前,这便是摩洛哥和非洲最著名的绿洲——Tinghir廷吉尔绿洲。
廷吉尔绿洲属河谷绿洲,由发源于阿特拉斯山上的托德拉河滋养,长约50公里,宽0.5到1.5公里,千万别小看这块几十平方公里的绿洲,它可是养育了包括4万廷吉尔市民在内的十万余农业人口的伟大母亲哈。
廷吉尔市位于托德拉河谷绿洲中心,由连绵二十多公里的村落组成,城中许多建筑修建于法国殖民时期,至今仍保留着殖民色彩,这里有许多人移民欧洲,回流的资金和投资开发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支柱。
廷吉尔绿洲因廷吉尔市得名,它是廷吉尔省的首府,地处大阿特拉斯山东麓,海拔1340米,属德拉-塔菲拉勒特大区管辖,距西南面的瓦尔扎扎特约160公里,距马拉喀什约350公里。戈壁包围的绿洲内,棕榈林郁郁蓊蓊,田园阡陌纵横,宣礼塔高耸,时值中午,炊烟渐起,恍然间如同跨入《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
登上廷吉尔西北高地的观景台,可以180度观览整个廷吉尔绿洲风光,如果不是近前绿意葱茏和新旧共存的建筑群还有人间烟火的模样,视野尽头那无垠的戈壁荒漠和锥形平顶的死火山,分明用那火星表面一般刺目的赭红色彰显着死寂荒芜和了无生机。
这建筑,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象咱山西浑源恒山下的悬空寺?
这些或废或建的堡垒群,曾庇护无数生命,对抗沙漠的严酷,它无声地诉说着:人类所建造的,终将归于尘土;唯有对水的敬畏、对尺度的恪守、对彼此的责任,才是抵御荒芜、延续绿意的真正堡垒。
沙漠的无情与绿洲的温柔,自然的壮阔与人类的坚韧,在这里达成了奇异的和谐。这片土地教我,生命之丰盛,并非在于对环境的彻底征服,而在于学会在限制中谦卑生存,从匮乏里创造永恒循环的富足。
廷吉尔绿洲对于撒哈拉沙漠西北边缘地区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近年来,政府为了鼓励沙漠游牧民族到绿洲定居,出台不少优惠政策。
大部分沙漠居民开始在绿洲沿线修建房屋定居,商贸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廷吉尔也由绵延数十公里的村落群形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绿洲城市。不过小小的托德拉河那可怜的水量今后能否承载起超过十万之众的人口负荷?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以及各地游客纷沓而至,廷吉尔这块美丽的沙漠绿洲会不会又将成为人类过度开发的牺牲品?
距市中心8公里的Hotel Kasbah Lamrani 酒店,是廷吉尔最有名的卡斯巴斯酒店。在人类学家眼中,柏柏尔人是天性好战的“野蛮”民族,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们在与恶劣的大自然斗争中,却发明了这种充满智慧、特别适合沙漠地区居住的卡斯巴斯建筑。
卡斯巴斯内部构造亦属阿拉伯与柏柏尔风格的混合体,除承袭阿拉伯中线对称、细节自由和修饰多样化的特点外,柏柏尔人富于想像力或幻想的古典传统艺术也融入其中,这样的场面会令居住在里面的人倍感温馨浪漫。
后院中遍植茂密的棕榈树、椰枣和柑橘,还有一个诺大的露天游泳池,这在克水克金的撒哈拉沙漠边缘,显得相当的土豪和霸气!
墙上的巨幅装饰画,色彩艳丽,笔调浓郁,个性十足略显夸张,但是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柏柏尔传统与阿拉伯文化的完美契合。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逐渐征服了勇猛彪悍的柏柏尔人,并改变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但是古老的柏柏尔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地蛰伏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交融又形成现在令人啧啧惊叹的摩洛哥风情。
历史上由于欧洲文明的输入,摩洛哥许多建筑除了阿拉伯风格浓郁外,还混合着阿拉伯的古典特征与哥特式的浪漫主义。徜徉其间,叫人赏心悦目!
作为撒哈拉沙漠西大门最后一道关隘,廷吉尔也是给往来商贾和游客提供补给和休息的极乐圣地,享受摩洛哥的正宗国餐——库斯库斯couscous。如此氛围,在泳池旁的廊厅就餐自然也别有一番情调。
库斯库斯couscous是摩洛哥的国餐,今天注定成为卡斯巴斯酒店的主食,当然为了照顾重口味的成都游客,领队还折腾出一些窖藏辣椒佐餐,烤饼、烤鸡串、泡橄榄......总有一样你会喜欢!
充满穆斯林风情的门廊、楼阁、花园和庭院,具有受典型摩尔文化影响的哥特式穆德哈风格,当然也是打卡拍照的好地方。
沙漠明珠廷吉尔会像楼兰古国一样消失在茫茫戈壁吗?这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的结局,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沙漠绿洲本是结构功能单一、自我修复能力低下的脆弱生态系统,人类的盲目开发和过度索取远远超过了绿洲的再生能力,虽说现代科技引入灌溉管网和灌溉水渠进行水资源涵养,但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绿洲的生存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使之增强机能焕发生机,亦可破坏区域生态导致退化消亡。
这源于大地本色的生存智慧,则提供了另一种启示:真正的共生共荣,并非贪婪无度的索取,而是在粗粝环境中,与环境和自然法则达成默契的栖居。总之,希望廷吉尔绿洲永远如明珠一般在撒哈拉身畔熠熠闪耀——天地有大爱,人间正道是沧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