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局长现身华府 台湾外交微妙突围?

DW 2025-07-13 07:29+-

有评论认为,台湾国安局长蔡明彦高调入列台美经贸谈判团队,已远超战略学者所说的“违和感”,而是带有高度战略意图,不排除台美联手藉此对北京“亮剑”。

正当美国总统川普挥舞关税大棒,逐一开启关税“盲盒”之际,台湾业者尚未掌握底牌,总统赖清德却在6月7日深夜召开视讯会议,并让国安局长蔡明彦高调入列台美经贸谈判团队,这一安排迅速引起关注。台湾《新新闻》发表评论《蔡明彦现身华府,美国对北京亮剑?》,作者林庭瑶认为,这种安排,已远超战略学者所说的“违和感”,而是带有高度战略意图,不排除台美联手藉此对北京“亮剑”。

文章说,在国际惯例中,情报头子鲜少“直接”出席经贸谈判的例子。此次蔡明彦的现身,则是首度以台湾国安局长以公开身分踏入美国首都的核心地带。这不再是“灰色地带”的操作,而是象征台美双边关系的“战略升级”,也传递出台美经贸议题中,国安、情报和战略不再只是背景或配角,而是美中台棋局的主角与核心。

作者认为,蔡明彦此次公开参与台美经贸谈判,展现外交思维的微妙变化。台湾正在以“情报外交、经济谈判、战略合作”的三合一模式,突破传统边界。放眼未来,国安系统出现在外交前线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抗地缘风险的抉择,更是一场“小国大战略”的新型态演练。

国安法五年对香港的破坏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香港国安法五周年:现状、教训、建议》,作者桑普指出,香港国安法实施5年,主权移交28年,昔日自由、法治、繁荣、幸福,今日专制、党治、萧条、迷惘。香港已无自治,红色恐怖横行,自我审查猖獗。三层恶法(国安法、旧恶法、23条),国安凌驾,蚕食鲸吞,共祸深化。

文章列举了香港遭受的重创,其中包括:一、公民社会被破坏,自由生活已无存。二、政治组织被清除,选举制度人大化。三、新闻自由被镇压,独立媒体奋力挽。四、司法制度被改造,国安法官敲红槌。五、红色恐惧日常化,洗脑教育续深化。六、经济萧条恒常化,港中融合续加速。七、人口换血白热化,专业人才多出走。八、文化语言被改造,身份认同被箝制。

作者说,上述八项现状,看来似是悲观。然而,信念和希望的种籽,已经深植在很多人的心坎里:在香港内,在香港外。作者呼吁:移居到台湾或世界各地的香港人,都应该积极融入、认同、效忠、贡献恩同再造的新国家。如果能够真正贯彻这种精神,到了关键时刻,不论早晚,香港未来终会有转机。

国安局长现身华府 台湾外交微妙突围?

台湾国安局长蔡明彦高调加入台美经贸谈判团队,这一安排引起关注。台湾《新新闻》的评论认为,这展现了台湾外交思维的微妙变化

疫情三年的冤魂如何安息?

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发布《一部未完成的电影——观众的沉默与泪水》,在疫情后从中国移居德国的观众Louis说:看《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我已经忘记了做核酸的感觉,但是当看到荧幕上出现防护服、口罩时,我还是不争气的流下了泪水,这种感受竟然和我三年前封在家里刷手机的感受一模一样,沉默着崩溃,就像是影片中武汉女孩在4月8日那一天走上了街头,阳光如此灿烂,但眼泪决堤而出。我想我永远无法与那三年和解。

疫情后从广州移居东京的观众小李说:作为一个在医疗体系里工作的人,疫情三年,可能会比非医疗体系的人,更感受到这三年的荒诞。疫情初期时,不好好控制起源,却控制舆论。疫情最后,不预先准备高危人群的防护措施,跳楼式放开,这一切迷惑操作,害死了无数生命,这些冤魂,会不会一直萦绕在华夏大地上,无法安息?

来自加拿大的观众Hanly说:疫情三年,我都在中国。白纸革命第二天,我就离开上海了。这种创伤已深植骨髓,嵌入血肉。对我而言,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刚刚过去的现实。我还未痊愈到能轻松讲述这段经历,也许这辈子都不会。

Hanly说,这部电影早已超越电影本身,成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一个反抗的符号。它的存在就证明每一段记忆都有价值,强权或许能暂时封住我们的口,但永远无法烧尽向往自由和公义的心。它为你我被侮辱的过去而拍,也为心怀希望含泪前行的人而拍,此时此刻它在银幕上放映着,就等同于告诉所有人:就是现在,现在就可以坚守这场看似无望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