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经济规模仅1广东省 为何北约扳不倒
作者张威翔:北约秘书长吕特(Mark Rutte)今年多次感叹,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不过就比利时加上荷兰而已,俄军工产能却超越北约全部32国总和4倍。 作为类比,俄罗斯全国经济规模与中国广东省的名目GDP十分相近,就连人口数量也很类似。 那么,为何这样一个经济体量与中国一省相当的国家,却能在乌克兰战争中,与其背后拥有近10亿人口的北约抗衡而不倒?
经济体量相近于广东省
能维持民生物价低廉,与粮食自给率有密切关联,国际统计数据库Statista显示,俄国谷物、肉类与乳制品粮食自给率达到100%,仅水果仍高度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俄国坐拥全球最丰富的天然气、矿产、贵金属以及石油储备,估值高达数十兆美元,为战时经济提供强大支撑,不是我们这个加工出口国家能想象。
自战争爆发以来,俄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 2022年虽出现2.1%的衰退,但2023年反弹至3.6%,2024年前三季更达4.2%,表现甚至优于多数和平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上修其2024年全年成长预估至2.6%。 普京甚至声称,俄罗斯的GDP(以PPP计)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4。 即便俄国官员6月指出今年将面临经济萎缩,但IMF仍预估GDP成长为1.5%左右。
战争已经工业化近200年,拼的是工业能量、产能等等。 吕特指出,俄罗斯3个月内可生产的军备量,已相当于北约从洛杉矶到安卡拉全年总产量。 他直言:“俄国工资低廉、官僚体制简化,使军工效率远胜欧洲国家。”目前俄罗斯将GDP的8%至9%投入国防,约占国家预算三分之一。 由于国内物价低廉,俄方可快速生产且控制成本,效率明显超越北约。
俄国军工产能胜过北约32国4倍
俄罗斯经济规模与荷兰加上比利时相当,军事生产效率却极高。 虽然欧洲北约军事总支出更多,但俄罗斯低廉的物价和购买力远过超欧洲国家
吕特还表示2025年俄产能达1500辆坦克、3000辆装甲车及200枚伊斯坎德尔导弹。 这背后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延续自冷战时期的军工基础。 当年T-72坦克月产可达2300辆,战后许多工厂制造设备和车间都有妥善封存,现今T-90、T-72B3M等新型战车之间零件高度共通,使产线可迅速重启。
以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为例,其生产的离合器、变速箱与发动机不仅供应新车,也支撑前线维修。 国营军工体系由国家提供电力、钢铁与原料,工人领薪、机具运转,武器即可大量产出,不必考量盈利问题。 相反的,西方私人军企受制于股价、股东,以及增设了产线、招聘了员工,结果战争是否即将结束,又该如何处理产能扩张后的闲置成本以及人员遣散问题。
去年,一位欧洲情报官向CNN透露,俄罗斯火炮弹药年产量已超过美欧总和,达300万枚,是西方的2.5倍;在弹道导弹与精准导引弹药等领域的差距也持续扩大,乌克兰国防情报局(GUR)认定今年伊斯坎德尔飞弹产能可达700发,比吕特预估的还多。
飞弹产能也一样碾压,而美国却卡在火箭发动机
相对之下,西方军工产能长期紧缩。 例如美国目前仅有两家承包商能生产军用火箭发动机,数量比1995年时的6家大幅减少。 雷神公司用于制造标6(SM-6)导弹的固态火箭推进器供应也受限于此,2024年供应商之一“洛克达因航天”(Aerojet Rocketdyne)甚至因火灾导致产线中断,影响交货与未来扩产能力。
雷神(RTX)执行长海斯(Gregory Hayes)坦言:“火箭发动机对我来说一直是场灾难。”
没想到到了2025年6月,雷神海军部门主管波哥诺维(Barbara Borgonovi)表示还是卡在固态火箭发动机产能瓶颈,不仅影响飞弹生产,也卡死了美国未来面对潜在战争需求上升的产能。
而如今这一切的困境,还只是对上一个“广东省”而已。 碍于篇幅,没有谈到的还有很多,包含铀矿、镍、特殊合金以及军民两用大铝、铜等,甚至锂矿、稀土甚至火药等供应链等等,西方欲重振军工业,不是政客喊话,签些合约开记者会信心喊话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