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战略核力量的短板
中共火箭军东风21D型导弹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江夏编译报道:美国《亚洲时报》发表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博士生、印太地区和中东地区政治安全事务评论员洪拉达(Gabriel Honrada)的文章说,香港英文《南华早报》上个月报道称,中共国首次公开披露了其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关键参数。
南华早报还指出,中共国的东风-31型和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标志着该国战略威慑演变的连续阶段。东风-31型于2006年首次部署,是一种三级固体燃料导弹,具有东风-31A和东风-31AG 两种型号,能够打击最远13,200 公里外的目标,投掷多达四个独立瞄准的多弹头。东风-31AG型具有公路机动和越野能力,提高了生存能力。
尽管中共国有六艘094型潜射弹道导弹核潜艇,但据报道噪音比冷战时期的苏联型号还大,这引发人们怀疑它们在对抗美国先进反潜战能力时的生存能力。通信漏洞进一步加剧了风险,因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监视网络可能会检测到中共国潜艇的通讯。早期弹道导弹核潜艇携带的巨浪-2型导弹无法从中共国水域到达美国本土,而较新的巨浪-3型导弹提供了更远的射程,但尚未得到广泛部署。
至于中共国的空基核武库,北京建立可信的空基核威慑的努力仍然受到遗留平台和技术延误的限制。虽然中共空军已经恢复了轰-6N型轰炸机的核作用,但其有限的航程和对空中加油的依赖限制了其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即将推出的旨在纠正这种不平衡的轰-20型隐形轰炸机可能会推迟到2030年代,因为人们对中共国掌握必要技术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5年6月撰写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共国的核武库在2025年1月总计至少有600枚核弹头,扩张速度比任何其它国家都快。自2023年以来,中共国每年增加约100枚核弹头,并完成了350个新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虽然这种增长使中共国到2030年有可能在发射井数量上与俄罗斯或美国持平,而且预计到 2035年将拥有1,500 枚核弹头,但仍低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库存量。
在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中共国正在扩大其核武库的规模,以弥合有把握的报复与其权宜之计的制造威慑战略之间的差距。本月发表在同行评审的《中国国际政治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共国可能正在使用权宜之计的“制造威慑”核战略。
尽管中共国宣称“保证报复”和“不首先使用”政策,但巨大的二次打击能力差距迫使其追求不透明和模糊性,在对手的反击计划中制造不确定性,从而产生威慑力。
东风-5 导弹的披露反映了人们对中共国陆基威慑力的信心,但其海基、空基与陆基核力量方面持久的差距,揭示了一个仍然更多地建立在不透明性而不是能力之上的三位一体,暴露出中共国可靠的报复政策与其不对等的核进化之间的战略差距。这种情况迫使北京依靠建立在塑造观念基础上的核战略,以在日益激烈的大国竞争中维持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确保报复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