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用的保鲜袋恐致癌 集体诉讼曝光致命真相
微波炉“叮”的一声过后,热腾腾的饭菜里可能藏着422万个隐形杀手!
一份最新的集体诉讼揭露,全美超2亿家庭使用,号称“微波加热安全”“冷冻安全”的Ziploc保鲜袋,可能在日常使用中释放出大量致命的微塑料。
这些塑料制品在正常使用时可能会分解,释放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这些微小颗粒不仅可能污染食物,还可能潜入人体,带来严重健康隐患。
什么是微塑料?简单来说,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它们和癌症、心血管病、内分泌干扰、甚至生殖系统问题有关。
而最新一项对人体样本的对比研究显示,从2016年到2024年,人体内微塑料含量暴增了50%。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在高达7到30倍的大脑样本中发现了比肝脏或肾脏更多的微塑料,而且痴呆症患者体内的含量更高,骨髓里也能检出聚丙烯微塑料的踪迹。
诉状中质疑,Ziploc产品上用“Microwave Safe”“Freezer”等标签误导消费者,让人以为只要按说明操作,就能万无一失。
原告认为,生产商舒洁强生(S.C. Johnson)在明知产品存在健康风险的情况下,把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常见塑料美其名曰“食品级安全”,却刻意隐瞒了它们在冷热交替环境下会分解出微塑料的事实,严重背离了食品容器的最基本功能。
对于这一指控,舒洁强生方面迅速作出回应,称“Ziploc产品按指示使用时是安全的”,并否认所有有关微塑料释放的指控毫无根据。
然而,随着科学界对微塑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普通消费者只能在标签和宣传之间摸不着头脑——到底谁在说实话?
更让人担忧的是,现在有声音呼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新微波安全标识的法规。
目前的标准,显然没有考虑长期化学暴露的风险,也没跟上塑料制品实际使用方式的演变。有专家指出,如果法规不及时跟进,消费者每天都在厨房里给自己和家人做实验,实验对象就是他们的身体。
集体诉讼建议将过去四年内购买过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囊括在内,胜诉后,符合条件的群体成员可分享赔偿金。
这场风波还引发了更大的讨论:我们对塑料制品的依赖是不是该重新审视了?在美国,塑料保鲜袋和容器因价格实惠、方便耐用,早已成为家家户户的厨房标配。
可随着微塑料危害的曝光,公众的担忧与日俱增。不仅Ziploc,另一大品牌Rubbermaid也因类似问题被毒理学家点名,批评其塑料制品在加热时可能释放有毒化学物质。
专家们还呼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赶紧更新“微波安全”标签的标准,因为现在的法规已经跟不上科学研究的步伐,未能充分考虑长期化学暴露的危害。
对于每天在微波炉里加热剩菜的人来说,这起官司无疑是个警钟:那些看似无忧无虑的保鲜袋,或许正默默地把塑料碎片送进食物里。
如果要用微波炉加热,尽量选择玻璃或陶瓷容器,或许是个更安全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