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突变 中共出尽洋相
1、风向突变 中共出尽洋相
在中共国,“地摊经济”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李克强当总理时就多次表态推广“地摊经济”,结果遭到习近平一帮亲信的抵制和反对。然而近日,习近平当局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中共国务院传将全面开放地摊经济,当初反对搞“地摊经济”的现任总理李强如今也大张旗鼓宣传,把这件事视为国务院的重大利好政策。有网友调侃,习家军治国无方、朝令夕改,可谓是出尽了洋相。
据报道,北京当局将全面开放地摊经济,让生活困难人群找到谋生之路。一些地方官媒也开始对地摊经济进行了报道。新疆当地媒体近日报道,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消费形式,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昌吉市也通过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成功创造了460个摊位,进一步促进了地摊经济的良性发展,地摊经济已成为城市夜间经济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各地用“新业态”、“夜市经济”、“城市烟火计划”等新词包装,但都是用新瓶重新装上“地摊经济”的老酒。有分析指出,回顾过去,李克强总理曾在任期内强调支持“地摊经济”,认为这是稳定就业和活跃经济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政策理念与习近平不同,地摊经济一度遭遇强烈抵制,各地政府快速撤摊,并对地摊严格管制。但随着李克强的卸任,特别是他过世后,地摊经济的风向发生了剧变。由于李克强的过世太突然,疑点又多,民间盛传他是因遭习近平顾忌而“被死亡”。如今,各地政府纷纷推动“夜市经济”和“城市烟花计划”,并大力支持地摊经济,甚至免租摊位和鼓励网红带货,这一切表明,中共内部的政策调整往往并非基于理性和现实考量,而是受内部权力结构和人事变动的影响。
对于“地摊经济”悄然复活,海外时评人士蔡慎坤在社交平台X上分析指出,李克强当总理时就公开表态支持“地摊经济”,结果遭到习近平一帮亲信的抵制和反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初反对搞“地摊经济”的李强如今却大张旗鼓宣传,把这件事视为国务院的重大利好政策。这说明中共体制内的政策并不是基于理性或现实考量,而是严重依赖是谁说的,听谁的!李克强在任总理期间曾多次强调“地摊经济”,甚至把它形容为中国的烟火气,是稳定就业、活跃经济、帮助底层民众自救的重要方式。他当时是在疫情冲击、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提出这套思路的,试图用小成本、低门槛的方式激活基层经济。然而,当时李克强的“地摊经济”提法很快遭遇习近平系统内部的集体“降温”甚至抵制:各地政府迅速理解上头精神,撤摊、查摊、封摊;官媒一边假装支持,一边频频发出“地摊不等于乱象”“不能变成退化”的调子;习近平的人马认为这是李克强“另起炉灶”“争夺话语权”的政治表达。结果李克强一退场,尤其是在他莫名其妙去世之后,如今风向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地摊经济被包装成“新业态”“新消费场景”;各地纷纷搞“夜市经济”“城市烟火计划”;政策支持、摊位免租、网红直播带货……全都又“被允许”甚至鼓励起来。
对于北京当局重拾“地摊经济”,网友也纷纷热议,“一个人治国家就是这么来回折腾,缓过劲来就打压,一看不行了又扶持,鸡飞狗跳从无章法!”“端着克强的剩饭,此饭非彼饭。那个时候还有本钱去做,现在有人连这个本钱都没了。”“朝令夕改自相矛盾,说白了就是变着法的管控;国内的经济基本上是政策经济,经济每一步的发展,都是靠政策的调控;最大的弊端就是政策没有连续性,让百姓终日惶惶然,没有安全感;这种不安定,造成各种跟风抢购和躺平观望;所谓调控的杠杆,其实就是一支搅屎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永远搞不好的原因。不是刮东风,就是刮西风,大多时候是刮旋风,让基层无所适从,人民群众更是跟不上形势。政策只能流于形式了!”
2、美英贸易协议竟暗藏“排华”条款
在川普政府实行对等关税后,英国成为了一个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上周两国签署的贸易协议虽然主打保障钢铁与汽车产业,但协议中针对供应链安全与企业所有权的“毒药条款”引发广泛关注。英国官方坦言,这些条款确实是美方为排除中国所设,北京则罕见发声警告伦敦勿伤及第三方利益。有分析指出,中共当局虽然强烈不满,却选择暂不报复,背后藏有战略考量。
金融时报报道,美国与英国上周达成贸易协议,内容包括对英国钢铁与制药产业施加严格的供应链安全要求。当被问及该协议时,中共外交部表示,国与国之间的协议“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这是一项“基本原则”。这番言论使伦敦陷入两大经济强权之间的两难处境,也可能使英国政府重启对中关系的努力更加困难。此前,北京曾警告各国勿与美国签署危及中方利益的贸易协议,担忧川普会借由与各国单边谈判,迫使它们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在美英达成的贸易协议中,美国对英国汽车与钢铁出口的惩罚性关税有所减免,同时也附带条件:英国需“迅速满足美方对供应链安全及相关生产设施所有权的要求”。英国官员表示,川普已明确表示,这些条件针对的就是中国。英国政府顾问透露,尽管英国首相施凯尔正试图改善与北京的关系,但伦敦接受华盛顿的安全条款,仍让北京感到意外与不安。北京专家表示,很明显,华盛顿会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中,强迫对方接受类似条款以孤立中方,“英国这么做,对中国是不公平的,这种毒药条款其实比关税还恶劣。”面对北京的强烈指责,英国政府回应,与美国的协议“符合国家利益,确保关键行业数千个就业岗位,保护英国企业,为未来更大贸易奠定基础”。协议中的“外部条款”“并非旨在破坏与任何第三国的互利经济关系”。
3、俄乌谈判登场 最后一刻普京躲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4日宣布,由他的一名顾问和高级代表组成的俄罗斯代表团将前往土耳其与乌克兰进行会谈。俄罗斯副外长曾表示,希望谈判讨论可持续解决方案。美国一名代表则表示,川普不会前往土耳其参加俄乌直接会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3日表示,只有当俄总统普京也出席时,他才会出席本周与俄方就俄乌战争举行的会谈,泽连斯基表示普京害怕与他面对面会谈。
据俄罗斯披露的消息,前往土耳其的俄方代表有总统顾问梅金斯基、副外长加卢津、国防部副部长福明,福明曾参加过2022年举行的莫斯科和基辅之间的直接会谈。另据路透社的消息,普京公布的谈判人中还包括俄罗斯军事情报局局长科斯秋科夫。巴西总统卢拉曾多次呼吁普京亲自前往土耳其与基辅进行直接会谈。将于5月15日举行的俄乌会谈已成为美国总统川普领导的和平努力的主要焦点,川普也一度表示如果普京参加,他愿意出席。目前,美方已确定派出国务卿卢比奥与两位特使威特科夫与凯洛格出席和谈。川普强调,美国将持续推动和平进程,若俄方阻挠协议进展,他不排除对其实施二级制裁,包括限制俄罗斯石油买家。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3日强调,普京未能出席土耳其和谈将被视为俄方不愿结束战争的最终表现,这意味着美欧国家领导人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所有承诺都必须兑现。泽连斯基在基辅表示,作为结束战争的第一步,希望谈判达成为期30天的无条件停火,普京必须参加谈判,因为“俄罗斯的一切”都取决于普京。据报道,泽连斯基预计15日将前往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晤。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战争一直陷入僵持,在川普将结束战争列为优先事项后,莫斯科和基辅都试图表明其正努力实现和平,但双方尚未就任何明确的道路达成一致。
目前,川普正在对中东地区展开国际访问,在第一站沙特,川普和沙特王储萨勒曼签署了多项协议,其中包括一项价值142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白宫称这是华盛顿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防合作协议”。除此之外,两国还签署了一项涵盖能源、国防、采矿等领域的协议。在第二站卡塔尔,两国签定了购买波音飞机的协议。川普表示,这笔交易价值 2000 亿美元,其中1600亿美元用于购买160 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