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话音未落 党媒公开打脸

万维读者网 2025-05-08 21:49+-

1、习话音未落  党媒公开打脸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冒着乌克兰无人机攻击的危险到访莫斯科,勇气可嘉!俄罗斯普京显然是投桃报李,欢迎这位能与其共患难的“贵客”。5月7日,习近平刚走下飞机就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却不想后院起火,党媒新华社趁习近平外访俄罗斯同一天发表了一篇特稿,公开和习唱反调。

5月7日,中共党魁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除了向普京大献殷勤外,文章还提到了中共对台的主权,称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很显然习的意思是不排除武统台湾,这篇文章也被新华社转发,但很有意思的是,新华社同时又发表了另一篇内容与习近平路线非常矛盾的特稿,标题为《习近平: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推动者》。与分析指出,这可能是反习派趁习外访时,发表了与习唱反调的特稿。

和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上杀气腾腾的文章相比,这篇特稿画风突变,开始放了一张大图,图片是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纽约出席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特稿写道,2015年9月,习近平将这座“和平尊”赠送给联合国,习近平主席在赠送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和平尊”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特稿还写道,习近平多次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特稿还说,2014年,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海外时评人士李大宇分析指出,新华社特稿里的话都是习近平在彻底掌权之前说的,但是习在二十大权独揽之后就不再提了。在邓小平、胡温时代,中共长时间奉行的是和平崛起的策略。但是习近平在二十大之后,明确的把和平崛起这个概念就淡化了。“和平崛起”是2003年中共前中央党校的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到的。这个概念提出之后,就成为了中共对外策略的重要一部分,经常强调,对台湾也一样。郑必坚是胡耀邦时期重要的智囊,是很多改革策略的起草者。他和改革派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郑必坚在2003年提出“和平崛起”这个概念之后,就成为了胡锦涛、温家宝时期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这个概念在习近平上台之后逐渐淡化,二十大之后基本不再提了。可这个时候党媒再次把它搬出来,跟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文章所提到的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狠狠打了习得脸。

新华社在习近平访俄期间,发表了这篇与习路线南辕北辙的特稿,据推测或许是在幕后掌握实权的政治老人的一手策划。之前,习出访东南亚三国,公安部就传出了高层人事变动的消息。习的亲信许甘露突然卸任,其职务由公安部副部长、特勤局局长王志忠兼任。此番习出访俄罗斯,后院又起火了。

2、中国下一个大危机 银行倒闭潮初现

随着中国房地产持续衰退,中共当局不得不松绑房屋限价,然而,此举也让拥有房地产抵押的银行承担巨大压力,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六大银行正在关闭更多分支机构,银行倒闭潮初现,金融系统性危机初现。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银行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据陆媒报道,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在2024年,中国已有199家中小银行被注销,主要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远超过2021年至2023年的总和。在2024年注销的199家银行分行机构中,包括36家信用社、56家农商行、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0家村镇银行、一家城商行。其中,批复解散的89家、批复合并的102家、工商注销的8家。在中国六大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之外,线下分行数量持续萎缩,在2024年合计减少近361家,平均每天一家。但官媒将该趋势美其名曰“瘦身”。

近年来,中国一直面临房地产市场崩盘危机。房价持续下跌让民众经历了近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资产缩水。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至今,而且情形每况愈下。数据显示,3月份的中国住宅销售价格再次下跌。与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中国主要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平均下跌5.0%,70个大中城市中,68个城市报告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跌,41个城市3月份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跌。面对无法控制的经济低迷、房价下跌,中共当局采取了撒手“摆烂”的做法。据中房网公布的数据,在2024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已不再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进行管控,明确开发企业可自主定价销售商品房。据不完全统计,已至少有18个城市取消或放松了房屋“限价”。

在房价失控,越来越多的购房者无力或不愿再还贷款之后,手里握着房地产资产抵押的银行,正承受巨大的压力。首先,房价暴跌使房地产抵押品价值缩水,很多购房者“断供”和大量工程烂尾使银行贷款损失惨重。其次,在房地产高潮时期,银行已经将抵押资产再次放贷。现在的全面经济衰退会使银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唯一的希望是中央银行“印钞”救助,但这只会推动局势进一步恶化。所以,房地产危机必定会带来银行危机。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谢田此前分析,中国经济衰退的问题可能仍会持续,中国金融海啸将至,未来会出现更多的银行倒闭,这将是大趋势。

在中国经济数据暴露出危机,以及造假数据无法自圆其说之后,中共官方已停止发布数百项数据。这令外界分析中国的经济形势,以及精准预测危机爆发的程度和时间,变得更加困难。华尔街日报5月5日报道,其分析显示,北京已停止发布数百项曾被研究人员和投资者使用的数据。在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后,这些数据突然就消失了。若中国经济持续严重衰退,很可能会逐渐走入经济大萧条局面。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现况,海外时评人士吴嘉隆指出,实际情况可能比外界一般预期更严重。目前失业持续暴增,房地产危机没有一点解决的迹象,地方财政危机继续滚动变大,国营企业的负债应该也还是继续滚动累积,数字应该超过115万亿人民币了。简单讲就是中国经济其实已经陷入衰退,而且衰退幅度可能还不轻。一般本来以为衰退2%,现在看起来是严重衰退,很可能会逐渐走入1930年代那个经济大萧条的局面。

3、和北京谈判  川普特别提到了黎智英

美国总统川普5月8日表示,他将在与中国就贸易与关税展开的谈判中提出被拘押的香港活动人士、前媒体大亨黎智英一案,此举可能进一步加剧与北京的紧张关系。

路透社报道,川普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提到黎智英是个好主意”,“我们会把这个议题写进去,作为和北京谈判的一部分。”不过,川普强调,他并不打算通过下调对华关税的方式来换取中方重返谈判桌。川普将黎智英案纳入谈判内容,这是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外交敏感议题,可能会让谈判更加复杂。川普在采访中表示:“北京非常想达成协议,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已经在沟通了。”

黎智英是香港著名的民主派人士,也是中共长期的批评者。黎智英案成为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北京大规模打压异议声音的一个象征。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多国政府呼吁释放黎智英,称对他的审判属于政治迫害。北京方面则否认相关指控,称黎智英正在依据《国安法》接受审判。现年77岁的黎智英,是《苹果日报》的创办人。他被控与外国势力勾结、危害国家安全,已表示不认罪。《苹果日报》于2021年6月在警方突袭和资产冻结后被迫停刊。黎智英也坚决否认检方指控其游说美国对香港实施制裁的说法。黎智英之子塞巴斯蒂安称,其父在长期单独拘押中健康状况恶化。早在去年竞选期间,川普曾承诺“百分之百”要让黎智英“离开中国”。今年1月,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在香港一场投资论坛上呼吁北京释放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