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自称上门做饭月薪近2万 遭网友灵魂拷问

鲁南在线 2025-05-08 15:58+-

近日,杭州一名女子因从事私厨上门服务半年实现月均收入近2万元,引发热议。这场争议的焦点并非收入本身,而在于“日均6单”的可行性——网友围绕时间分配、服务流程与行业真相展开激烈辩论。

该女子通过社交平台接单,提供“三菜一汤88元”的基础套餐,主要服务于家庭聚餐、小型聚会。其自述日均完成6单,扣除成本后月入近2万元。这一收入水平远超普通家政服务人员,甚至逼近部分白领薪资,引发公众对私厨行业“暴利”的质疑。

事实上,私厨上门服务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24年春节,杭州小伙丁尧团队便因单日接单11场、月入超5万元登上热搜。此类案例的集中曝光,反映消费者对个性化餐饮服务的需求激增,尤其在年轻群体中,“省时、省力、有仪式感”成为核心卖点。

争议的焦点在于时间账本能否算平?按照每天 6 单,午餐晚餐各 3 单来算,时间安排上确实显得十分紧凑。假设午餐从 10 点开始,依次 1 小时做一家,10 - 11 点一家,11 - 12 点一家,12 - 13 点一家,这几家这么配合午餐吃饭时间吗?中间赶路也需要时间吧?

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家庭会如此规律且紧密地安排用餐时间,而且在不同客户家之间赶路也需要耗费时间。同样,晚餐的时间安排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另外,做一顿饭的时间不仅包括烹饪本身,买菜、洗菜、洗碗以及往返路程等都需要占用时间。如果不需要买菜、洗菜,到客户家里直接开干,也不用洗锅刷碗,日均 6 单或许还有实现的可能,但这又与实际描述的工作内容不符。

此外,备菜、烹饪、清洁全程需站立操作,日均6单意味着连续高强度劳动。丁尧团队曾提到,高峰期间厨师需凌晨采购、深夜收工,体力消耗极大。若客户不提供食材,采购与交通时间将显著增加。杭州私厨丁尧的案例显示,团队通常凌晨5点采购以保证食材新鲜,且需自驾携带锅具,这些成本在个人接单中可能被低估。

有网友认为,私厨收入体现“手艺溢价”:“相比外卖预制菜,现做现吃更健康,贵点也值”。也有人质疑行业透明度:“88元三菜一汤,扣除食材成本还剩多少?”更有人指出,部分私厨为压缩成本,使用料理包或冷冻食材,背离“现做”承诺。

对于这些质疑,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每天 6 单的数量可能存在一定水分,但上门做饭这一行业确实存在高收入的可能性。如果服务者能够合理规划时间,比如与客户协商灵活的用餐时间,提前准备好食材,提高做饭效率,同时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接单,减少通勤时间,是有可能在一天内完成较多订单的。而且,不同地区的客户用餐习惯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的居民用餐时间可能相对灵活,这也为上门做饭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安排空间。

这场争议的本质,是传统劳动价值认知与新兴服务业态的碰撞。当“做饭”从家庭无偿劳动变为市场化服务,其定价逻辑不再局限于食材与工时,更包含情绪价值(如社交属性、仪式感)与技术溢价(如定制化菜单)。

然而,高收入背后是行业的高淘汰率。丁尧坦言,私厨收入极不稳定,春节旺季月入5万,平日可能不足万元,且需应对客户投诉、体力透支等风险。对于个体从业者而言,月薪2万或许是流量红利期的短暂狂欢,而非可持续常态。

这场关于“6单神话”的讨论,最终指向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在服务业数字化与个性化并行的时代,如何平衡效率、品质与劳动者权益?或许答案不在算清每一分钟的时间账,而在于构建一个让手艺被尊重、让付出有回报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