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敌不过北京协和董小姐

智识漂流 2025-05-04 10:37+-

董小姐背后,是一条由特权铺就的快速医学奇迹通路,与屠呦呦长期落选中国院士,形成巨大反差。

---

1

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了,这是4月30日的消息。当时中国国内的医学风云人物,却是协和4+4高材生董袭莹。

董小姐霸榜背后,是一条由特权铺就的快速医学奇迹通路,与屠呦呦长期落选中国院士,形成巨大反差。

屠呦呦85岁拿诺奖时,中科院院士评选委员会集体戴上老花镜翻章程:“哎呀,超龄了!得6个院士联名推荐,4个同领域才行呢!”

但我们转头一看,杨振宁在2017年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已经85岁,也超出了中国对于院士候选人年龄(65周岁)的常规限制,为什么屠呦呦就不行呢?

限定年龄标准本身就很扯淡。国内院士评选标准堪比修仙小说——主角必须卡在金丹期之前结婴,否则渡劫失败?

看我们董小姐,读个巴纳德学院,可以冒充哥伦比亚大学;不符合协和4+4录取规则,照样入学;博士论文妇科影像学,可以找骨科院士背书;论文不会写,可以把姑姑指导的残疾学生专利“拿来主义”,还能让那个学生延期毕业;3年发表11篇跨学科论文,靠翻译可以当第一作者……

发明青蒿素得诺奖的屠呦呦是敌不过镀金董袭莹的。

2

董袭莹通过“协和4+4”项目(4年非医专业本科+4年医学专业)快速获得博士资格引发争议,这种“学术捷径”与屠呦呦的遭遇对比看,特别有意思。

协和4+4要突破的就是医学资历的积累,董袭莹凭借特殊培养机制,轻松跨越常规医学教育年限要求,还可美其名曰“培养跨学科人才”。

而拿了诺奖的屠呦呦,却会因年龄和推荐限制,被拒之院士门外。

董小姐凸显了规则弹性可能滋生的特权,屠呦呦则反映出僵化制度对历史贡献者的排斥。

在董袭莹事件中,特权者试图用程序合规性掩盖实质公平性。屠呦呦案例则显示,陈腐的规则如何变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青蒿素发现时,中国尚未建立现代院士制度;待到屠呦呦的成果得到国际认可后,本土评价体系却因路径依赖难以追溯性承认。

但你说搞笑不,杨振宁就可以。

至于有没有足够多的院士推荐,又暴露出学术顶层的关系学。美国科学院可以基于全球公共卫生贡献授予荣誉,而本土评选仍受限于学术派系、资历积累等非学术因素,这种落差值得深思。

当屠呦呦用四十年等一株青蒿拯救百万生命后,却因不会给院士朋友圈点赞而落选时;董小姐们却能用四年时间,把手术台变成特权秀场,让自己成为最有前途的医界新人。

这是一场中国医疗界的《权力的游戏》。

3

屠呦呦无需中国院士头衔证明其伟大,但把她的遭遇与董袭莹事件的对比,我们终究意难平。

如果没有中日友好医院插足肖飞家庭被爆,董小姐的前程不可限量,搞不好过些年成为中国院士也不令人意外。

董小姐虽然运气不佳,但协和4+4背后,疑似有那么多的特权通道,大部分终归是不会被曝光的。所以未来仍然是属于董小姐同学的,而不是屠呦呦的接棒人。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所在。

  • 最新评论
  • lary

    中国的院士不做学问,要了也没有用

    屏蔽
  • voigt

    學校外行領導內行,階級鬥爭,政治運動接連不斷,只紅不專年代培育出的醫生。一般能夠得到科研經費的課題,組長都是「又紅又專」的黨員。政治上可靠,學術水平很難說。據說,出活的是「只專不紅」的,成果是黨員領導排在前面。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在人大會堂做過學術報告,聽後有收穫。楊振寧的學術講演不少,內容嗎別提了。屠組長是否在人大會堂做過學術報告不清楚,隔行如隔山,不好說。

    屏蔽
  • 100656392000

    屠呦呦已经95岁了。。。一辈子做学问,与中共国的邪恶意识形态格格不入。

    屏蔽
  • K.Jim

    諾貝爾獎和美國科學院授予一位在傳統治療有效的藥物青蒿中,集體提煉出的青蒿素的組長(是政治組長,行政組長,還是學術領導人不清楚)以最高榮譽。這只反映諾貝爾獎和美國科學院的學術水平。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