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降退税门槛救消费被批杯水车薪
中国经济不振,国内消费降级,中共当局放宽离境退税政策,希望带动外国旅客消费。不过专家认为中共的措举杯水车薪。
中共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从4月28日起下调离境退税门槛,由500元(人民币.下同)降至200元。境外旅客同一天在同一退税商店购买退税物品金额达到200元就符合规定,可申请办理离境退税;同时上调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提升至2万元。其它退税方式则没有限额。
“境外旅客”是指在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183天的外国人及港澳台居民。
事实上,中共当局在2015年已推行离境退税政策,至今已推行10年。
香港《信报》援引法国外贸银行高级亚太区经济学家吴卓殷的分析表示,该措施未必能抵消本地消费降级的影响,加上人们或偏好于汇率较低的国家如日本购买奢侈品,难以成为经济主要动力。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分析指出,中共官方这次把离境退税的最低消费门槛从500元降到200元,且把现金即时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2万元,表面看是促进旅游购物,但本质是希望用“短期、快速现金消费”来弥补国内经济疲弱、出口下滑的压力。这是应对内需不振和外需萎缩双重压力下的非常策略,而不是有信心的长期开放政策。
黄大卫认为,此举短期可能吸引周边一些港澳、东南亚的小额旅客,但很难根本改变外国人旅游中国的意愿。特别是欧美、日韩旅客近年对中国的安全疑虑、支付壁垒(如微信支付门槛)、资讯审查、法律不透明等问题更在意,这不是靠“多退点税”能解决的。
近两年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民众消费降级,内需不振,而且在美中贸易战阴霾的笼罩下,中国基层民众纷纷省吃俭用以求自保。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开始过着“能省就省”的日子。
黄大卫表示,中共官方降低游客退税限额,长期看也无法抵消国内消费信心下滑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年轻人失业率高企,居民储蓄意愿高涨,消费降级成为常态,这些问题靠外国人花点旅游钱根本无力解决的。
在4月27日的中共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称,中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偏少,鼓励各地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机场、客运港口、酒店等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设退税商店,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一批离境退税特色街区,等等。
黄大卫表示,北京此举无非是为了向国内老百姓展示“中国仍然是旅游购物热点”“外国人都想来中国”,以稳定内部信心。同时也试图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没有关闭”“仍然开放市场”的讯号,以对抗西方科技封锁和“去风险化”的声浪。这可能微幅改善个别城市(如广州、上海、北京)免税店、高端百货的营业额,但无法拯救全中国经济。
(示意图)
事实上,尽管中共官方去年以来连续扩大单方面免签,外国游客人数也远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据中共官方机构的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外国人出入境2694万人次。而在2019年,外国人出入境中国的数据是9767.5万人次。
财经人士徐真认为,依靠境外旅客退税政策来拉动经济,是杯水车薪。原因之一是2024年境外游客消费942亿美元还没有恢复的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1313亿美元),基数较小,对经济的贡献有限。二是境外游客消费模式已从购物为主转向体验型消费,如文化旅游、美食。三是2024年境外旅客的构成中,有80%是港澳台游客,近年中国经济差,对港澳经济也或多或少有冲击,这些游客消费能力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