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多开放 日本留学生日记让后人震惊

陈静 2025-04-28 19:00+-

  提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绝对榜上有名。它不仅疆域广阔、经济繁荣,更是世界公认的文化高峰。但唐朝真正让后人震惊的,并不仅是它的富庶与威武,

  而是它对外来文明的包容、对思想文化的开放,这一切,竟然透过一位日本留学生的日记,得到了最生动的证明。

  神秘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公元804年,一位名叫圆仁的日本僧人,怀着求取佛法的渴望,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他在中国长达9年的旅程,被详细记录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部日记中。

  这本日记不是什么虚构小说,而是真实记录了唐朝末年社会的种种景象。

  记述了838--847年唐代社会状况的旅行记。原书久佚,有多种抄本传世,现存最早抄本为日本京都东寺观智院藏本。最早刊本为1907年日本国书刊行会排印本,此后又有多种印本。

  中国1936年出石印本。还有英、法、德、日等文字的译本。

  圆仁(794--864),俗姓壬生氏,日本天台宗高僧。838年随遣唐使入唐,曾到扬州、五台山、长安等地,求法巡礼,学习法华显教和真言密教,历时9年又7月。死后获日本清和天皇赐予慈觉大师谥号。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共4卷,约8万字。

  第1卷述西渡入唐、扬州开元寺受学、经山东北上准备西行情况;

  第2卷述由山东经河北至五台山的情况;

  第3卷述在五台山受学及西去长安情况;

  第4卷述会昌灭佛及离开长安归国情况。

  全书记述作者9年间历经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区的见闻,涉及唐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及中日关系等各方面,诸如关于唐代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地方行政、驿站交通、公文书简、风俗礼仪、地方粮价、佛教宗派、寺院法规、规模及经费开支、会昌灭佛等等,都有重要记述。

  内容丰富,文笔生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日本学者称本书为“东洋学界至宝”。它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马可.波罗行记》一起,有“东方三大旅行记”之称,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多民族共处 信仰自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圆仁笔下的唐朝,竟是一个极其开放、自由,甚至在某些层面比现代社会还要“大胆”的世界。

  圆仁记录道,在长安街头,随处可见来自西域、波斯、印度,甚至更远地方的商人与使节。

  他们穿着奇装异服,讲着各种语言,信仰各自的宗教,却能安然自处,互不干扰。

  在长安,佛寺、道观、祆教(拜火教)寺院、景教(基督教)堂并存,市民可以自由进出。

  圆仁甚至在某些地方参加过波斯人的节日活动,见证了异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繁华盛景。

  唐朝政府不仅不压制外来文化,反而鼓励知识与技艺的交流。

  这种胸怀,放眼今日世界,也堪称奇迹。

  女性地位之高 超乎想像

  圆仁在日记中反复提到唐朝女性的地位:

  她们不仅可以自由出门,经商买卖,甚至可以穿着男装骑马。

  在某些市集、驿站,女性开设的商铺并不稀奇。

  上层社会的女子更能诗词歌赋,擅长音律,社交活动频繁,毫不拘谨。

  圆仁大为震惊:

  相比于当时日本极为严苛的女性礼法,唐朝妇女的开放和自由,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唐朝有多开放 日本留学生日记让后人震惊

(示意图)

  文化自信的高峰

  圆仁的记录还透露出一个细节:

  唐人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深刻的自信。

  外来学者、僧侣来到中国学习,不仅受欢迎,还能进入官方机构求学,甚至参与科举考试。

  唐朝人认为:只要认同中原文化,不论肤色、种族,皆可成为“中国人”。

  这种海纳百川的气度,使得唐朝成为了当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帝国”。

  然而,繁华终将散去……

  令人唏嘘的是,

  当圆仁离开中国时,正值唐朝已经隐隐出现了衰败的征兆: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变四起。

  开放与包容,最终也无法挽救权力腐败与民心离散。

  繁华如梦,盛世如烟。

  圆仁带着满怀惊叹与感伤回到日本,

  而他的日记,则成了后人窥探盛唐光辉的一面镜子。

  真正的强大 源自内心的自信

  唐朝的开放,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而是建立在强大文化自信之上的从容与包容。

  相比之下,当代中共国嘴上高喊“民族自信”,却极度防范异己,封锁思想,禁止自由交流,真令人不胜唏嘘。

  唐朝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盛世,不是疆域多大,不是军队多强,而是心胸有多宽,世界有多大。

  • 最新评论
  • 司机

    大唐逸风,女性强大,现今中国社会,家庭里女性绝对强大,社会上,还是男人统治

    屏蔽
  • nddy

    口口声声的有好多自信,其实有个锤子的自信。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