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000万空屋的危机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衰退之中,外媒指出,随着大量的房屋空置,数以万计的“鬼城”遍地开花,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面貌。据估计,中国各地约有6500万至8000万套住房处于空置状态,这不仅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挑战,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深远影响。
所谓的“鬼城”,指的是那些虽然已经建成,但因为缺乏居民而长期空置的住宅区。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康巴什区为例,这个原计划容纳约30万人的区域,实际入住率不到10%。同样情况出现在中国各地,如天津的于家堡金融区和雄安新区等地,这些地方的高楼大厦、宽阔大道和地铁站,却从未吸引到居民和企业前来,城市的建设变成了毫无人烟的空城。
这些“鬼城”的产生,根源在于过度投资和不合理的规划。房地产开发商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盲目扩张,忽视了市场需求,最终导致了这些高楼大厦的空置。政府在推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基建拉动经济,却未能有效调控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致使大量的住宅成为“死城”。
自2020年起,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剧变,许多房地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数以千万计的空屋和未完工的楼盘成为市场的重要问题。政府为了保住经济增长,对开发商提供了大规模的支持,但这些措施无法根本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结果,市场进一步冻结,并且拖延了多年的房屋交付和业主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麻省理工学院的Sarah Williams教授指出,当供应过多而需求不足时,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仍继续推动新建设项目,原因在于政府鼓励过度开发,并为开发商提供了过多的贷款。这些开发商依赖新贷款偿还旧债,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庞氏骗局。事实上,开发商并未真正从市场需求中获取收益,而是依赖政府的政策和贷款进行资金周转。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模式,对普通购房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大量资金被投入到未来无法吸引居民的城市和区域,导致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并且也使得已经购房的家庭无法实现资产增值,甚至面临资本损失的风险。
“鬼城”现象所反映的,不仅是房地产市场的失败,还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问题。大量的空置住宅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浪费,这不仅对房地产投资者构成威胁,也加剧了社会不稳定。更重要的是,这些空置的房屋无法真正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这些空屋问题还会引发金融风险。由于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一项资产,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贷款的依赖使得这一泡沫的破裂可能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当这些“鬼城”继续存在并无法吸引居民时,金融机构可能面临不良资产的累积,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中国的“鬼城”问题,不仅揭示了过度投资与市场需求失衡的深层矛盾,也暴露了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责任推诿。随着这些房地产泡沫的逐渐破裂,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若不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并调整发展策略,这些“鬼城”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区,空旷的大街上除了林立的办公楼,不见行人。东方IC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