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的职业道德能否回归?

Jeffrey A. Tucker/大纪元 2025-04-27 23:53+-

我对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前景和大家一样感到兴奋。但回归存在巨大的障碍,包括会计盈利指标。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否合理?如果这一点无法落实,光有政治意愿和国家决心是不够的。

美国曾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长期以来,美国却将大量制造业外包给了中国、墨西哥和其它国家。几十年来,这似乎互惠互利,直到我们注意到美国竟然几乎没有多少能称之为自己的产业,这实在是奇怪。

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问题的规模之广却未被很多人了解。美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巨大,难以克服,其它生产成本差异也很重要,美元的估值问题同样棘手。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加强了进口优于出口的经济理念。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一些问题,其中有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美国人的职业道德,这是几十年来轻松赚钱和进取精神丧失所导致的文化问题。

昨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我在一家超市排队结账,排在我前面的一个人推着满满一车杂货,但摆放得十分奇怪,她把东西放到传送带上时,使用分隔板,但不是按照商品种类而是按照别的什么标准。

我仔细观察,她把纸袋分别放在每一堆商品旁,在完成第一批商品后,她拿出银行卡结账,随后,她又重复了一遍这个过程,这时我明白了,她是在为Instacart购物,而且不是为一个人,而是整整五个家庭。

我仔细推理了她的流程。她进店时带着一张长长的购物单,然后在每个过道里为每位客户挑选商品,仔细地分隔开,并且在结账、付款、装袋以及最后运输的过程中都一直保持着这种区分好的状态。

这种操作方式出错的可能性肯定很大,只要出现一个差错,顾客肯定会投诉。

【名家专栏】美国社会的职业道德能否回归?

眼前的工程壮举让我有些目瞪口呆。我询问她在做什么,她只是说在购物,没再多说什么。她的英语蹩脚,交流起来有些困难,更重要的是,她实在太忙了,无暇与一个闲站着、为写一篇文章打探消息的家伙闲聊。

我带着钦佩之情观察着她干活,真是太厉害了,从她的语言水平来看,很可能是个新移民,或许未受过“高等”教育,但却拥有精湛的技能。

她是如何掌握这项技能的?靠的是反复练习以及由此带来的进步,技能就是这样来的。她为何要如此频繁地重复练习?因为她必须这样做才能谋生,需求造就了自律,而自律又培养了技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从家居店买回四把可旋转的吧台椅,它们需要组装。第一把椅子组装起来一团糟,螺丝拧得费劲,可能还要返工一两次,还得一边看说明书一边忙活,简直糟糕透顶。第二把椅子就好多了,等组装到第四把椅子的时候,你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你可能会想,“哇,我太擅长这个了,我可以以此为生,专门组装椅子。”但这仅仅是你现在掌握的一项技能,你花了几个小时,集中精力地练习就学会了,你现在拥有了这项技能。这就是专注、自律、动力、目标和经验如何在职场中培养技能和价值。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明确表示,iPhone和其它苹果产品在中国而非美国制造的真正原因并非工资成本,而是技术技能和制造精准度。这些产品需要极高的纪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中国,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工人数量庞大,而在美国则寥寥无几。

我想到我认识的所有“白领”员工,如果让他们做哪怕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他们都会抓狂,更别说组装iPhone了,他们连同时为五个家庭采购食品杂货、装袋并送货都做不到。

这种技能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他们肯定会生气,他们可能会向人力资源部门投诉,甚至准备打官司。他们第一次送货就会搞砸,面对愤怒的顾客和吹毛求疵的老板,他们可能会去吃药或者喝大麻汽水来缓解压力。

在当下这个历史时刻,我不太确定美国的专业阶层能否达到这种生产力水平。疫情封控期间被禁忌的现实是,大多数人实际上享受了两年的奢华生活,只是假装在工作,那段时期消磨了许多人的进取心,让整整一代精英劳动者误以为赚钱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在过去25年里,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由于人为压低的利率,美联储营造出一种错觉,即整个体系建立在某种虚幻的基础上。诚然,有些人富有,有些人贫穷,但这种差异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无关,这完全取决于出身、阶层、资历以及人口结构带来的运气。

这是令人痛心的认知,与美国传统的勤奋工作和阶级流动精神完全不符。川普议程的一个特点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包括放松监管和减税,来找回并重建这一理念。关税是其中的一部分,推动关税基于一个假设,即美国人具备再次生产商品的能力。

这项政策背后的一个假设是,美国投资者、企业家、企业创建者和工人会迅速行动起来,制造出出色的产品,同时享受关税所提供的保护,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即便这种情况真的发生——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美国人真的准备好这样做了吗?过去50年来,大量制造业外包的趋势愈演愈烈。

这位Instacart购物者的行为,彰显了卓越的管理才能,这突显了这一观点,一直以来,我们都被灌输这样的观念:在美国的社会阶层中,上层人士的智力和技能明显高于其他人。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相信这种说法。更有可能的是相反的情况:那些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为了支付账单而身兼两三份工作的人,比那些从未为支付账单而发愁、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群拥有更多的技能。

如今,随便找一家中型企业的负责人聊聊,他们都会跟你诉苦。规章制度和税收令人烦恼,但真正阻碍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是日常的劳工问题,很难找到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注重细节且无需时刻督促和表扬的员工。

美国职业道德的滑坡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教育机构,但还有一个现实原因,那就是收入处于中上层的大多数年轻人在拿到学历之前从未工作过一天。

他们对“接受艰巨的工作,并坚持到底直至完成”的含义一无所知,他们对职场的权威结构心怀不满,并试图以他们在学校玩弄了16年多的方式来玩弄这个系统。

在课堂上培养生存技能是一回事,而掌握适应全新制造业世界的技能则是另一回事。高中里的劳动实践课(包括木工、金属加工、机械加工、汽车修理、电子技术等)大多已不复存在(如今只有6%的学生选修,而1980年代为20%),三分之二的青少年完全拒绝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必要。大多数人对农场生活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工厂生活了,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代人。

川普试图在四年内解决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难题,这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我无法对此表示乐观。尽管如此,现在确实存在一些机会,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位购物者,这些人勤奋工作、表现出色、兢兢业业并且对所获机会心怀感激。可悲的是,这些品质在美国最负盛名的教育机构的毕业生中普遍缺失。

  • 最新评论
  • 卡卡卡夫卡

    这其实也是高等教育的问题。

    屏蔽
  • 学友哥的歌

    作者很厉害,能看到社会变革中存在于深层次的隐忧。文章所写出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需要若干年的训练与教育才可扭转。

    屏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