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执政百日 美中关系大乱 台湾专家各抒己见
自川普上任后,至今将届100天。东海大学与亚洲政经与和平交流协会于4月25日举办“川普执政100天”座谈会,邀集专精国际政治、美国政治、中国研究、两岸关系的专家,共同就“川普2.0”提出深度观察,从中剖析对美国、全球局势以及台美中关系之影响。
陆委会副主委、东海大学沈有忠教授指出,川普执政百日以来,美中竞争加剧,全球局势剧变。 他引述了学者杜如松(Rush Doshi)与华自强(Rick Waters)的观点,强调川普对中政策仅有零散战术,缺乏整体战略,促使新冷战成形,因此美国须与盟友整合出对中经济与安全战略。 同时,川普也大幅缩减国务院人员编制与人权外交,台湾对此暂未受影响,仍被视为印太重要伙伴。 经贸方面,川普政策多次转折,如关税政策反复调整、美中对话信息混乱导等,使局势更加动荡; 台湾因供应链与半导体布局得当,受冲击较小,并积极与美拓展能源合作以强化经贸连结。 在此格局下,台湾应深化与美合作,强化对中关系的去政治化与风险,并降低对中贸易依赖,以稳固国际地位。
成功大学王宏仁教授指出,中方虽态度强硬,仍希望与美国谈判,但相比川普第一任期,中方将更谨慎,初期可能由技术官僚主导。 且中国对自身经济与政治体制有高度信心,认为能摆脱美国科技封锁,尤其是在电动车与芯片领域。 此外他也预测,若川普连任,中方让步将更少,态度更强硬。 他指出,国际秩序正去中心化,印太地区朝抗中趋势发展,美国安全承诺转为有条件,并强化美日同盟。
东海大学蔡舒安教授提及,川普上任百日内迅速推动行政命令,包括削减联邦支出、缩减人力与移民改革等,受到支持者拥护,尤其是在打击“深层政府”的政策。 然而,随政策推动,美国民众不满升高,民调显示59%不支持其关税政策,仅39%支持,工人阶级尤为反感。 媒体多以“Oops”形容川普政策的随意性,民主党议员如Jamin Raskin亦批评其破坏宪法价值。 川普支持率百日内暴跌14%,加剧政治极化。 国际政策方面,川普以美国利益优先,对多国加征高额关税,符合“单国博弈”理论。 中国则藉此整合国际资源,推动粮食与科技合作,挑战西方市场垄断。
东海大学刘明浩教授点出,川普重返白宫后中美关系虽剧烈变动,但仍有结构性因素未变。 首先,中美经贸关系持续恶化,川普强调调整贸易失衡、抑制中国产业升级,此不确定性重创第一线金融业者。 其次,川普高额关税也引发供应链断裂,美国出现圣诞商品短缺,IMF警告全球经济正“地缘碎裂化”,世界市场趋于分裂。 他表示,中美对抗促使金融市场下跌,反映全球投资人失去明确避险方向。 中国则展现粮食充足、民众耐压的特性,有信心与美国长期对抗,并以“互相伤害”策略要求平等谈判,使全球供应链与经济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目前也无法以任何模型准确预测中美脱钩的全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