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不敢接招 推出替罪羊

Newtalk 2025-04-25 17:14+-

洪耀南观点:2025年春,北京再次上演“权力更替”的熟悉剧本——这一次,接棒中美贸易谈判的,不是什么重磅人物,而是一位早年混迹 WTO 会议室的条文师爷:李成钢。 这位专长在国际贸易法的副部级官员,悄然取代中美贸易谈判的老将王受文。 看似平静的人事调整,实则是一场战略上的“自我降格”——习近平不是在升级对外经济战,而是明显挂出拒谈牌。

2017年刘鹤亲自领军中美贸易谈判,身边是清一色的高阶智囊与政策盘手:易纲(时任人行副行长)、朱光耀(时任财政部副部长)、俞建华(时任商务部副部长)、张向晨(时任中国驻WTO大使)、王受文(时任商务部副部长、谈判副代表)——每一位都具备宏观经济掌控力与国际博弈经验。 而那时的李成钢,刚刚升任部长助理,尚未能进入对美谈判核心。

短短八年,情势天翻地覆。 刘鹤退出政治舞台,传闻其家族遭整肃; 俞建华在海关总署任内自杀身亡、易纲也从人行行长被退下来,朱光耀2018年就被从财政副部长被免职,张向晨2018年被免职商务部副部长,当年的谈判团队几乎被清洗,只剩下王受文一人,如今也被免除盘判代表。 当年的谈判班底几乎全数被消失。 现在习近平丢出李成钢,这不是专业挂帅,而是对高层政治对话的全面撤退。 李成钢不是主战派,是被推上前线的替罪羊。

川普再度执政,把中美贸易战摆上战略重中之重,亲自喊话要和习近平谈。 但北京呢? 不仅不接招,还层层降级:从刘鹤到何立峰,现在干脆由副部长李成钢出面。 就是“我们没得谈了,让技术官员上场演一场规则秀,好歹不会再丢人”。

在美方制度下,这次关税战已经有六、七十个国家主动想跟美国协商,因此美国依影响程度谈判对象分为三个层级:总统主谈、内阁级官员主导、贸易代表署(USTR)负责:处理具体的贸易协议和争端。 而中国竟连部长级都不上,只推派一名技术官员。 这不是谈判,是摆明了:“我们没得谈,你爱怎样怎样。”

美国总统特朗普(图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图右)。 图:达志影像/美联社(资料照)

李成钢的专业无可厚非,问题是美国人要的是实力对话,不是规则辩论。 他们用关税给你下马威、用制裁切你供应链、用地缘政治围你经济战略。 这时候派个法律专家出来讲WTO第几条、哪一款,未免也太天真,川普团队认为对中最大错误就是让中国加入WTO。

这就像一场擂台赛,美方已经赤膊上阵挥拳猛打,中方却拿着一本WTO手册站在角落喊:“请遵守国际规则!”——这不是谈判,是自我催眠。

北京幻想靠程序拖住华盛顿,却忽略了美方早就不玩程序这套。 你拿出章节,他丢出制裁; 你讲“多边主义”,他说“美国优先”。 这种失衡,不是技术问题,是战略崩溃。

习近平此举,有人美化这场作是降维出击,实则是怕输、不敢谈。 北京明知谈不赢,索性不谈; 明知高层出场必失分,就让中层“顶上”消耗,塑造一场“理性应对、依法斗争”的幻象。 本质上,这不是谈判,是转移视线、制造借口的官场表演术。 是技术遮羞布盖在战略失败的棺材上。 则是彻底放弃主动权、用程序包装无力。 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 不是专业挂帅,而是权责切割、政治止损。

从刘鹤的高调出征,到李成钢的低调登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政治集团面对外部压力时的全面退缩与技术遮羞。 他们不再相信可以影响美国,只希望美国别再找麻烦。 他们口口声声“不吃这一套”,实际上却乖乖送上WTO条文,装作还有话语权。 这样的谈判,不是战略,是“跪姿”的另一种表达。 中国想用规则拖时间、美国用实力抢时间; 一方讲程序,一方要结果,这场谈判怎么赢?

李成钢的上位,并不代表北京有了新策略,而是连掩饰战略失败的力气都懒得费。 当谈判从政治变成技术,从战略变成细节,中南海其实已经承认:我们没得选,只能拖、能躲就躲。

而这种对内高唱主权独立、对外主打法律章节的双重话术,除了麻痹自己,还能说服谁? 当国家在关键博弈中选择用“下驷对上驷”,不是创意,而是拒谈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