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说“海归里有间谍”惹众怒 留学生被冒犯
近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一场采访中的发言引发争议。
她表示:“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关于“海归群体中存在间谍”的言论引发热议。
在全球化智库《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累计留学人员达656万人的背景下,这种将特定群体与国家安全风险简单挂钩的标签化思维,不仅缺乏数据支撑,更可能加剧社会割裂。
我们当然理解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但这种带有偏见的言论只会寒了真正有志归国者的心。
一组真实数据,让你重新认识“海归”
根据《2024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来源:智联招聘)的最新权威数据,我们可知:
回国人数创历史新高:2024年回国求职的留学生人数同比增长20%,是2018年的两倍。
图源:智联招聘
学历结构高质量:79.3%的海归拥有硕士学历,2.7%为博士学历,说明这是一个真正高素质的人才群体。
图源:智联招聘
热门行业紧缺海归:教育培训(32.7%)、咨询服务(9%)、互联网(7.1%)成为海归首选摆位方向。
图源:智联招聘
薪酬水平连续6年上涨:海归优先岗位平均月薪达15440元,外贸经理高达18224元,企业用“真金白银”抢人!
图源:智联招聘
海归不是“特殊群体”,他们只是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学历和经验为国家寻找更多可能性的人。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工程等关键领域——这些高增长行业,都对具有国际经验和技术视野的“海归”人才敞开怀抱。
你说他们是间谍?
那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些数据背后:
数以万计的创业项目
上百万的新增岗位
数千万的纳税额与专利申请
图源: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如果真的担心信息泄露、技术外流,应靠健全的用人机制、审核流程与技术手段。而不是靠“口头贴标签”。
不能因为“一滴墨水”,就抹黑整杯清水。
更不能因为极个别事件,就怀疑整个留学生群体。
很多人喜欢用“吃着中国饭,砸中国锅”来攻击留学生。
但你知道吗?
他们才是真正一边吃着中国饭,一边想办法让中国饭更香的人——
有人回国参与双语教育改革;
有人投身国产新能源科技研发;
有人创业,带动地方就业和税收;
还有人回到基层,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家乡。
董明珠的发言不是“安全问题”,而是“信任危机”
我想说的是:
留学不是原罪;
海归不是间谍;
怀疑一个群体,比审核一个人更危险。
如果连最热爱祖国、最愿意回国的人都被误解和排斥,那我们拿什么去建设一个真正开放、自信、有未来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