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F1再现“杆位制胜”魔咒
在2025赛季的F1赛事中,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且耐人寻味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本赛季已进行的4场正式分站赛和1场冲刺赛,无一例外地都被“pole to win(杆位发车夺冠)”这一定律所笼罩。无论是正赛还是短兵相接的冲刺赛,最终能够登顶最高领奖台的车手,全部都是从杆位发车,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这一规律不仅延续至常规正赛,连加上中国站的冲刺赛也未曾打破。截至目前,想在本赛季争冠,似乎首先要拿下杆位。
揭幕战澳大利亚大奖赛率先印证了该“魔咒”。迈凯伦车手诺里斯以1分15秒096的成绩摘得杆位,并最终在比赛中笑到了最后。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胜利让F1积分榜时隔1030天,再度迎来维斯塔潘之外的新名字登顶榜首。接下来的中国大奖赛,又见迈凯伦车队抢眼发挥。皮亚斯特里首次在排位赛问鼎,并将个人生涯首个杆位转化为一次完美的“pole to win”。
第三站日本大奖赛则属于红牛的主场。起初并不被看好的维斯塔潘,凭借最后一圈的极限发挥,以1分26秒983再度摘得杆位,仅以微弱优势压倒诺里斯进入正赛。在铃鹿赛道这片福地,他连续第四次收获杆位,更是在正赛封王,不负众望。
上一站巴林大奖赛继续验证了“PTW”定律。皮亚斯特里以1分29秒841的成绩勇夺杆位,领先紧随其后的拉塞尔0.168秒。在57圈的激烈鏖战中,他几乎全程领跑,仅差一步便创造生涯首个“大满贯”纪录。此外,因皮亚斯特里天赋异禀的表现,他也成为F1史上唯一一位多次获得杆位且拥有百分百“PTW”成功率的车手。
巴林大奖赛对迈凯伦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前20次巴林比赛中,“银箭军团”始终未能问鼎杆位或分站冠军。自2004年踏上巴林国际赛车场以来,这条赛道一直是迈凯伦难以逾越的高山。而如今,随着皮亚斯特里突破历史、完美诠释pole to win,迈凯伦终于填补了车队荣誉簿上最后的空白。用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彻底终结了那段尴尬岁月。
可以说,本赛季F1的冠军密码,或许就是——从一圈最快圈速开始,才能真正触碰最高领奖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