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温哥华 曾经的出国淘金热潮
这次来美国出差,顺便来了一趟加拿大,之前关于加拿大的印象并不多。来加拿大的第一站是温哥华,从旧金山过来很方便,都处在西海岸线,气候也比较接近。到了温哥华之后,发现这座城市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可能是因为刚从湾区过来,温哥华的城市感要比湾区强太多,烟火气很浓,景色也很丰富,有雪山,有大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城区,也有很大的唐人街区。漫步在这座港口大都市,非常惬意。
在码头散步的时候,想起一部很老的电视剧,叫《别了,温哥华》,二十多年前播的,不过一直没看过,只记得个名字,当年还挺火的。因为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晚上就把这部剧翻出来过了一遍。故事背景是在本世纪初,当时出国淘金热潮,一大批人来到海外发展。这部剧就讲述了一批人来温哥华发展的故事,有做房产中介的,有做导游的,有做移民咨询的,还有出来求学的。故事的核心围绕两段感情展开,辛酸苦辣,分分合合,剧情节奏还是很不错的。两位男主角由陈坤和姜武饰演,一位是北京官二代,父亲贪污受贿,被判了死缓;一位是社会底层,来温哥华打拼,先做导游,然后开咖啡店,后面还开始创业研制豆腐冰淇淋。看得出来,里面人物的原型都挺真实的。不过故事的最后大家都离开了温哥华,回到了北京,开始新的生活。故事的核心主线和温哥华的关系并不是很大,陈坤和晓雪之间的虐恋,有点像托马斯哈代的《苔丝》,在结尾上,电视剧更圆满。
这几天正好在温哥华,就去看了几处电视剧拍摄的地方,离住的地方也不远。比较吃惊的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大部分地方都还是电视剧里的样子,公寓,桥廊,咖啡店,连大洪租的木屋的门都没换。
这让我想起了《别了,温哥华》里面的角色,当年那么多人努力往外走,这位大叔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来了这边之后也没一技之长,做过餐厅服务员,卖过包子,后面去理发店学习理发,说做理发师有助于他办这边的身份。如今他的这家理发店已经开了十多年,加拿大的身份也办下来了,偶尔也会回国探亲,只是他已经五十多岁,在这里还没有成家。他半开玩笑说,要是有小孩就好了,这边对小孩的福利非常好,生得越多越好。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禁想,如果他当年没卖掉深圳的房子,在深圳做服务员,开包子铺,然后开理发店,现在的状况应该会很不一样吧,至少找个对象成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谁又知道呢,人的命运,不都是在时代背景下的选择。在温哥华这座繁华美丽的大都市,还有五十多万的华人生活在这里。
很明显,今天的中国已不是二十年前的中国,谁又能预料到。那么,再过二十年,中国会更不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