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世博迎客:在分裂世界中重寻共鸣
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星期天正式开门迎客,为期184天,至10月13日闭幕。约160个国家与地区的展馆矗立在大阪人工岛梦洲,围绕“生命闪耀未来社会的设计”这一主题,展示各自的文化魅力与科技成果,力图在动荡的世界中唤起共鸣、凝聚人心。
日本首相石破茂星期六(4月12日)在开幕式上说:“我们希望通过世博会,再次唤回世界的凝聚力。”他也希望借此契机,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日本形象。
走进日本展馆,参观者可一睹诸多珍贵展品与创意构想:2000年日本科学家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未来有望进入家庭的人形机器人、由干细胞培育的跳动人造心脏,以及一项模拟25年后个人容貌的互动影像装置。
美国展馆以“美丽的美国”为主题,重点展示自然风光、人工智能与太空科技。展馆内的模拟火箭发射表演,借助干冰特效营造出从参观者头顶“点火升空”的震撼画面。
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书法卷轴,重点展出绿色科技成果,以及嫦娥五号和六号探月任务带回的月球样本。
大阪世博会展区核心是一座全木环状建筑“大屋根”,是全球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周长约两公里,快步绕行一圈需半小时。(路透社)
新加坡馆则以一颗巨大的红色球体“梦之球”为主体,整体建筑采用可回收材料,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体设计旨在激发参观者对梦想与未来的想象和探索。
除了展示前沿科技,多国也借由展馆传递和平诉求。在乌克兰展台,黄蓝色标语牌写着“非卖品”,呼应总统泽连斯基在俄乌战争中的坚定立场。俄罗斯则缺席本届世博会。
为期六个月的大阪世界博览会星期天(4月13日)正式迎客,入场队伍自清晨延续至中午,多数访客表示进场过程顺利。热门展区人流密集,排队场景不亚于邻近的日本环球影城。(法新社)
巴勒斯坦展区位于共享馆一隅。主办方称,部分展品因以色列当局延迟通关而无法及时运抵现场,但以方否认这点。以色列馆则展出一块来自耶路撒冷西墙的石头;馆长维兰说:“我们带着和平的信息而来。”
到了8月,参观者还可在一处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展区内,体验以加沙冲突区为背景的虚拟体验项目。
大阪世博会展区核心由一座全木环状建筑包围,日文称之为“大屋根”,象征多元文化间的联结与共生。 (路透社)
尽管世博会已开门迎客,印度、智利、尼泊尔、越南与文莱的展区因内部装修延误暂不开放。与此同时,受成本激增与预算超支27%影响,日本国内反应冷淡,目前仅售出870万张预售票,距离1400万张目标仍有一大差距。
在期望与现实之间,大阪世博会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